茶楼集市“搬进”养老院

■养老机构名片

名称:越秀银幸颐园(赤岗)养护院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岗西路

获评年份:2019年

“马婆婆常说‘穗穗’,是什么意思?”“‘穗穗’,就是小小的意思。”最近,护理员陈阿姨为了照顾好72岁的马婆婆,一直在学习潮汕话。

陈阿姨说,马婆婆有认知障碍,只有弄懂最常用的几个词,才能有沟通,才能照顾好她。

陈阿姨所在的养护院,是越秀银幸颐园养护院,2019年初正式营业,当年底获评广东的五星级养老机构。

院长周雯芹告诉记者,随着群众对养老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养老机构已经在根据当地文化、环境、老人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整,从语言、饮食到建筑特色,越来越个性化。

为照顾老人学会潮汕话

刚到养护院时,马婆婆总是待在房间里,情绪十分低落。这可急坏了陈阿姨。

马婆婆是揭阳普宁人,生活在韶关,后随儿子来到广州,主要讲潮汕话。

一年前,她住进了养护院,由陈阿姨24小时贴身照顾。陈阿姨来自湛江,主要讲粤语和雷州话。

刚开始,陈阿姨只能先记住马婆婆句子的大概发音。两人一起散步时,她会请教一对来自潮汕的长者夫妇。后来发现马婆婆喜欢跟一位潮汕籍司机打招呼,立刻抓住机会找司机学上几句。

渐渐地,陈阿姨不仅能听懂了,还可以领会老人家独有的“暗语”。有了可以聊天的人,马婆婆愿意多说话了,性格也开朗起来,遇到大家她开始笑眯眯地打招呼:“你们好!你最好!”

“场景模拟”缓解疫情焦虑

在因疫情封闭的140多天里,老人们忍不住想出门喝早茶了。

“干脆把早茶搬进来吧。”工作人员联系了广州酒家,找来了餐厅内的装饰物,把食堂打造成了广式茶室。茶壶、蒸笼、点心卡……连餐具上都印着酒家的名字。

“我在饮茶呀,好好食呀!”老人们四人一桌,一边品尝着美味茶点,一边用电话和家人视频分享喜悦。

这样的“场景模拟”不是第一次了。

疫情期间,为了缓解老人的紧张焦虑情绪,丰富老人们的生活,院内还举行过模拟集市。榄菜、八宝粥、棉签……各类食品和生活用品琳琅满目。老人们一家一家挑,一样一样选,别有乐趣。

目前全院自理类老人仅占30%,护理类老人比例很高,就医就成了一大问题。周雯芹指了指外面,“我们同一个大院,就有康颐康复医疗中心。医生可以进入病房诊治,每天都来查房。”

平时,老人们只需穿过走廊,就能来康复医疗中心看病、开药、做理疗。“一站式服务,做到小病、慢病、住院不用出院门。”今年1月,康复中心还成为广州市医保定点单位,长者就医结算更方便了。

■对话

越秀银幸颐园养护院院长周雯芹:

长护险让更多长者住进养老院

记者:结合您的从业经历,对养老行业的发展,您有哪些感受?

周雯芹:我从事养老行业10年了。10年前,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的精神照护方面关注不足。2016年开始,养老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政府支持增加,大企业进入养老产业,硬件更新速度加快,人才培训增加,行业高端论坛也多了起来。

有很多老人不是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而是没有办法支撑一些护理费用。现在有了长护险,可以为老人解决一部分护理费用,让他们能享受到专业、系统的护理服务,受到了欢迎。

记者:目前养老行业面临什么难题呢?

周雯芹:养老行业想要引入人才比较难,也比较难留住人才。

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收入不高,月收入能过万的少之又少,他们的升职、提薪也比一般行业慢,这些都是养老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的因素。

南方日报记者 关喜如意 实习生 吴立洋

统筹:洪奕宜 李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