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的质量,是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佛山市高明区山青水秀,田丰园茂,更孕育了许多特色美味食材,有佛山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水粉葛,还有肉质鲜美的三洲黑鹅以及高明吊烧鸡等。
近年来,高明市民感受最真切的就是“高明味道”的变化。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老百姓舌尖上的变化,见证着高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折射出经济发展给高明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吃饱到吃好,吃出幸福味道
围绕“吃”,回忆起高明上世纪60年代那段岁月,多少有点苦涩。
“印象中,米粥、红薯等是那个年代随季节变换而变更的主食,除非有亲戚来,全家才有机会吃上白米饭。”李明亮回忆道。今年79岁的李明亮幼时家住河江片区,他表示,猪肉、鸡蛋等在当时就是“奢侈品”。“我们吃的菜,自然是母亲一手栽种的蔬菜,家里几只母鸡下的蛋,平时从来舍不得吃,只有碰到我们兄弟几个过生日或者逢年过节,父母才会‘大度’地蒸上几个鸡蛋。”
上世纪70年代,粮票、布票、肉票等数十种生活票证,曾是高明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命根,没有这些票证,人们买不到任何东西。“那个时候还算小,母亲会给我们粮票让我们几兄弟一起去买猪肉,我还记得我哥哥用手拽着那个粮票,差点都要拽烂了。”李明亮说。
忽如一夜春风来,生产力解放,粮食够吃了,肉类、蔬菜也多了。粮票、肉票、油票、糖票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高明人的餐桌上开始呈现前所未有的丰盛。如今,高明人的饮食已从“要吃饱”过渡到“要吃好”。
走进荷城市场,可见到红色的西红柿、草莓,黄色的辣椒,绿色的菠菜、芹菜,紫色的茄子等,这些蔬果让高明市民的“菜篮子”里五彩斑斓。“现在去市场,都不用说省着挑,家里人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李明亮说。
不仅如此,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馆子”、“出去吃”成为越来越多高明人的饮食选择。“过去吃一顿洋快餐,算是时髦消费,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风味和档次的餐厅,在外就餐已经司空见惯。” 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饮食生活,李明亮感慨着高明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
因地制宜发展美食经济,用美食拥抱幸福生活
作为“美食之乡”的高明,不但要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同时也在如何“吃出新经济”“吃出新商机”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
在高明,三洲黑鹅、合水生姜、合水粉葛……勤劳聪慧的高明人以此创造出许多美食佳肴,呈现出更加醇厚鲜美的味觉盛宴。据悉,高明厨师采用本地食材,运用原生态的做法,没有过多添加其他调味品,将食材的本味激发出来,极具有乡村特色。
为了传承美食文化,发展“美食经济”,高明一直在行动。近年来,高明举办了系列美食节庆活动,统一标准、标识、品牌,统筹策划举办“角仔节”“烤全羊”“全菇宴”“全豆宴”等高明特色美食节庆活动,以“高明味道”彰显“材源高明”优势。同时举办“高明百村名菜争霸赛”,旨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深挖传统乡村粤菜美食,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借助赛事,高明正在整合美食力量,发掘民间的厨艺高手,大力推广高明本土特色食材、特色菜式、特色宴,打造一系列美食名品、美食名厨、美食线路。通过各类媒介传播出去,推动“美食+美景”“美食+美村”等融合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而早在2016年,高明就正式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是广东省4个入选的县(区)之一,同时是珠三角唯一一个入选的县(区)。
有颜、有品、有料,好生态、好食材、好口味。“从“高明食材”到“高明味道”再到“高明故事”,是高明弘扬粤菜文化、推广高明食材、发展“美食经济”的工作举措。土壤下的合水粉葛、农场里的三洲黑鹅……高明人餐桌上的每一碟菜,都是高明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
“吃”承载着高明人果腹的欲望、温暖的愿望、幸福的渴望。如今,行走在高明街头,从地道粤菜到农家小菜,从中式点心到西式咖啡……美味佳肴琳琅满目。高明人的小康生活也从“舌尖”处折射出来。
(作者单位: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