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技术指南来了!业内:“冷链食品安全”一刻都不能松懈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阳娜、吉宁)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发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两份技术指南,提出建立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员工健康登记制度和健康异常报告程序,并要求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严格消毒。

这两份技术指南一经发布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把好冷链食品在生产、运输、经营等各环节的安全关?业内如何看待技术指南的指导意义并做到持续严防严控不松懈?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针对这两份技术指南的问答指出,目前,已从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在特定环境下,物体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

这两份技术指南对从业人员新冠病毒防控健康管理、装卸储运过程、生产加工过程、销售经营过程、餐饮加工过程、相关区域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均提出了具体的防控要求。

10月26日,为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通告,要求自2020年11月1日起,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均需在“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中如实上传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来源、流向等追溯数据,落实电子追溯码赋码、贴码等。

据统计,截至10月28日17时,该追溯平台累计记录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1599个品种、2412个批次。累计记录进入北京市的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775万余公斤。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言楷表示,如发现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符合食品追溯要求的,将依法依规查处,严防不明来源的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流入市场。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家食品公司主要经营肉类、水产等冷链食品,其中1/3左右为进口产品。疫情发生以来,除严格按照相关监管部门要求对产品及内外包装、工作人员等定期做核酸检测,对工厂内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对外来人员扫码登记,定期消杀等举措外,今年10月初该公司在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上进行了注册,并上传其所有进口产品的数据信息,通过平台的电子追溯码对产品进行全程监控。

“疫情防控已成为一项长效机制,我们一刻都没有放松。”该公司品保负责人说,这两份技术指南很具体实用,非常详细系统地阐述了疫情防控的重点方向,给予企业更加可靠的疫情防控依据。“我们将配合好相关部门严格做好冷链食品管理,从人、机、料等各个环节进行防控,保障广大百姓的食品安全。”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会长徐勇表示,目前冷链运输在我国的食品运输中所占比重不高,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应看到,该行业在安全检疫、生产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短板,也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相关技术指南的出台设置了一定的防疫标准,有利于解决冷链产业无序发展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技术标准、完善防疫流程和手段,推动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建立严格的品控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三级监管机制、从采购源头到物流环节层层把关筛查、通过二维码溯源等方式保障供应链透明化……京东零售集团七鲜综合管理部总监文丽说:“疫情以来,我们已投入超亿元用于品类、库房和线下店员工的定期全员核酸检测。冬季即将来临,我们将在线上和线下全渠道始终如一地坚持防疫工作,用最严谨的制度和态度来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负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