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故事】“金牌打工书记”坡相夺:三年组织580名云南乡亲到珠海务工 助家乡脱贫致富

“坡书记,过完节就回来是吧?”37岁的曲四杜问道。

曲四杜口中的坡书记名叫坡相夺,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子里甲乡金秀谷村党总支书记。珠海市对口帮扶怒江以来,从2018年1月至今,坡相夺相继组织580名乡亲到珠海务工,深得乡亲们的信赖和拥护,被誉为“金牌打工书记”。

12月14日10时左右,在珠海斗门务工的乡亲们陆续来到坡相夺的住处小聚,他们来自金秀谷村和附近的村子。“大家都知道了,11月老家正式退出贫困县,回家前聚一聚正好庆贺一番。”坡相夺对记者说。

坡相夺(右四)和乡亲们小聚。(摄影:赵梓)

坡相夺租住在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乾南大道附近,乡亲们喜欢在休息时间来这里坐一坐,像一家人一样轻松开心。“坡书记就是我们的家长。”曲四杜说。

“我以茶代酒,感谢坡书记!”12月14日12时左右,一桌子菜刚刚摆好,问三妮就动情地说,“2018年我跟着坡书记出来,2019年我弟弟妹妹和我女儿全都过来了,4个人一起打工挣钱,家里已经盖了两层楼房。”

按照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部署,珠海市从2016年9月起对口帮扶怒江,斗门区对口帮扶怒江福贡县。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的心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心愿一直没能实现。”坡相夺说,针对怒江实际情况,珠海市制订了一系列关于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鼓励办法,福贡县提出“打工一人、脱贫一户”的号召,组织农村劳动力到珠海务工,“这让我看到了希望。”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8年1月20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坡相夺带着41名金秀谷村的乡亲来到珠海斗门务工。初到时并不轻松,普通话讲不好、水土不服、生活不习惯……坡相夺和乡亲们遇到不少困难,先后有多人打道回府。坡相夺说,刚开始自己也犹豫过,但后来一想,如果自己放弃了,乡亲们怎么办?必须坚持下来,不能让他们失望。“在乡亲们下班后,我就在厂门口给大家做思想工作,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坚持下来。有些是上白班的就白天去,有些是上夜班的就晚上去,那段时间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坡相夺说,在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乡亲们纷纷打电话回家报喜,因为他们拿到的工资是不少家庭一年的收入。

坡相夺目前是福贡县驻斗门区劳务服务工作站的一名协管员,主要为斗门乾务片区的务工乡亲提供服务。“调整岗位、入院看病、办理银行卡、调解纠纷……大小事情都要操心。”他说。

“这个羊肚菌是来自老家的产品,大家尝尝家乡的味道。”坡相夺对乡亲们说,这是记者特意买过来的。

这份来自珠海市某贸易有限公司消费扶贫销售点的羊肚菌,正是珠海对口产业帮扶怒江的项目成果之一。对口产业帮扶除涉及特色粮食、高原冬早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种植和中华蜂、鸡鸭猪牛羊养殖外,还包括人才支援、卫生教育、资金支持、易地搬迁等。截至目前,珠海已累计投入资金14.343亿元,实际完成扶贫项目169个。

“2019年高中毕业后,我跟着坡书记来到这里,有坡书记在我放心。”恒四开有些腼腆地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家里有人给他提亲了。

像恒四开一样,在坡相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勇敢地走出高山峡谷,来到珠海务工。“这3年,我们村和周边村的乡亲出来务工的不少,2018年有107人,2019年187人,2020年286人,我估计明年会更多。”坡相夺笑着说,“这次回家,还要参加福贡县举办的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继续动员、带领大家出来务工。”

“最大的变化是家里盖了三层楼房,有厨房和烤火房,一家6口人住着。”曲四杜告诉记者,她现在平均一个月工资有5000多元,学会了讲普通话,会微信转账,也会打滴滴,“11月休息,我和几个老乡外出游玩,特意去了珠海渔女,好美啊!”

“我现在每天都会冲凉,不像以前十几天不冲凉。”恒三车用不熟练的普通话说。

“3年来,我一直忙于工作,亏欠家庭和孩子。但我开阔了眼界,在人才培养、劳动力转移、劳务服务等方面学了很多,协调服务能力提升了不少,最开心的是家乡已经退出贫困县,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坡相夺感慨地对记者说,“感谢你们带来的鸭脚包、斗门鸡仔饼这些斗门特产,一定会带回去给乡亲们尝一下。祝愿珠海更美、家乡更好,祝愿斗门和福贡山海情深。”

(作者单位:珠海传媒集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