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晚,为了全景展现侨批档案的文化价值、历史意义、社会影响,CCTV-4《国家记忆》栏目播出了系列纪录片《跨越山海的家书》之《漂洋过海》,重点聚焦江门侨批故事。
在江门市委宣传部的策划协调下,今年11月,《国家记忆》栏目摄制组将镜头聚焦侨乡江门,先后到开平市赤坎镇司徒美堂故居、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台山市台山一中、梅家大院、海口埠码头旧址、银信博物馆等地,以及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实景拍摄。
节目第一集《漂洋过海》中,通过大量丰富的镜头,对五邑侨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向观众展示侨胞守信重义、爱国爱乡的精神。《跨越山海的家书》系列第一集《漂洋过海》。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海口埠,始建于1853年,最早漂洋过海到各地谋生的江门人大多是在这里的码头搭乘驳船,到广海湾换乘大船去到海外。
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丘陵起伏宽广地区,分布着1833座兼具防御和居住功能的碉楼。 从2000年起,开平碉楼与村落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走进一座座久未打开的碉楼,人们竟然发现了一批又一批遗落的家书、汇款单据,数量十分可观。 它叫银信,也叫侨批,曾长久地存在于沿海侨乡社会。2013年,广东和福建两地保存的16万多件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2013年,广东和福建两地保存的16万多件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李健群 摄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刘进:所谓侨批,就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的侨汇凭证和家书的一个统称。因为在以前,金融、递送的渠道、邮政这些还不够发达,所以华侨在国外还是主要依赖民间的递送渠道,把钱寄给家乡、寄给家人。
据了解,《跨越山海的家书》分为三集:《漂洋过海》《信短路长》《家国情怀》。摄制组前往江门、汕头、漳州等地取景拍摄,以实物展示、人物访谈、情景再现等方式,挖掘鲜为人知的侨批故事,展现华侨华人的移民史、创业史,立体展现其勇于开拓、守信重义、爱国爱乡的精神。
一封封银信、一件件侨批,跨越万水千山,回到故土,传递着亲情、爱情和乡情;讲述着华侨先贤敢于冒险,远赴异国他乡拼搏奋斗的感人故事;记录着华人华侨历尽艰辛、艰苦创业、回馈桑梓故土的历史记忆。
为了全景展现侨批档案的文化价值、历史意义、社会影响,《跨越山海的家书》于12月29日至31日晚8时档在CCTV-4播出,央视频App在17时全网独家首发播放。(李健群 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