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广州市政府发布消息:预计广州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万亿元以上,比2015年的1.8万亿元增加了1/3。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南粤大地这片热土上,广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
不仅地区生产值得到了长足增长,一串串“第一”的成绩,也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人才“孔雀东南飞”——
2019年,广州汽车产量292万辆,居全国第一;4K板卡出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企事业单位4982家,居全国第一;广州碳交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69亿吨,排名全国第一……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广州扬帆起航,瞄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不断前进,力争在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争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关键词1:发展
广州第一支柱产业产量全国第一
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审议通过的《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4万亿元以上。
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广州市实现GDP18100.41亿元。相比之下,“十三五”的5年前,广州GDP增长了约1/3。
这背后是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结果。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汽车产业是广州制造的第一支柱产业。广州作为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
目前,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批培育对象。2019年,广州汽车产量292万辆,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一;实现工业总产值546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4%。目前,广州已形成了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
关键词2:创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去年前3季同比增长8.3%
创新是实现广州高质量发展最好的抓手!“十三五”以来,广州密集出台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数字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创、区块链、工业软件等多个细分产业专项政策。
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37.47亿元,同比增长8.3%。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产业初步形成覆盖摄、采、编、存、传、显的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在印刷显示、超高清超高速摄录设备研发方面实现多项全国首创、世界领先,聚华印刷及柔性显示中心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超2500亿元。
广州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新突破”。实施“穗芯”计划,推动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顺利投产,填补我省制造业“缺芯”空白。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新成长”。软件产业是广州的优势产业,产业规模从2000年的30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4283亿元,增长了140倍,连续1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
广州还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新平台”,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工业互联网生态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工业互联网资源在居全省第一。广州先后引进了树根互联、阿里云、航天云网、海尔科技等20多家国内知名平台。全面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比例达40%。
关键词3:绿色
2020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6.89万辆增长25.6%
绿色发展贯穿“十三五”始末。如今广州的大街小巷上,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广州节能和新能源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量6.89万辆,增长25.6%。推动广汽、恒大、宝能新能源以及广汽丰田新能源动力研发生产线、广汽蔚来研发基地、小鹏汽车智造基地等一批整车和核心零部件项目落地建设。
广州正积极创建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发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24张,已形成56个LTE-V2X场景测试与示范应用,开放道路上测试的自动驾驶总里程数已累计达到60万公里以上。推动百度、华为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集聚广州。
关键词4:枢纽
基本建成集海陆空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
目前,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基本建成集海陆空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层次分明、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连通世界、辐射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
白云机场搭建以广州为起点的“空中丝路”,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进一步巩固我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的重要地位。2020年的旅客吞吐量为4376.8万人次,在疫情情况下快速恢复生产,位居国内单一机场第一位。
广州港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广州港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来,2020年,集装箱航线达到226条,其中外贸航线120条。
广州铁路枢纽是全国四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特大型铁路枢纽,按照“客内货外、动内普外、多站布局、多点到发、综合换乘”的思路,打造“五主三辅三预留”的广州铁路客运枢纽新格局。2020年,广州境内国铁营业里程超过28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为182公里。
十三五以来,广州市聚焦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和提升城市道路内联外通水平。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已形成“三环+十九射”的高快速路主骨架路网,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20公里。
广州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达16条,实现“区区通地铁”,运营里程共计553.1公里;全市公交线路1282条,公交车辆15220辆,巡游出租车22442辆,许可网约车约7.6万辆。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增加值123.41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全年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可突破1000亿元,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关键词5:产权保护
广州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企事业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
创新元素在广州不断聚集的背后,是有一张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作为支撑。“十三五”时期,广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日趋完善,全市39个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初步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目前,全市拥有知识产权调解机构62家、仲裁机构5家、快速维权及援助机构28家。广州不断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2016年至2018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绩效考核中,广州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第一。
“十三五”时期,广州知识产权创造各项指标实现较高增速,部分核心指标在全国保持前列水平。至2020年11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6.9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4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8923件,年均增长27%。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143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量1713件,中国驰名商标14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地理标志商标12件,集体商标25件。全市作品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累计36.7万件,年均增长15%。全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71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69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企事业单位4982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全市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169项,获广东专利奖138项。
关键词6:金融
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创建工作进入实质阶段
广州市是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唯一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于2020年1月、8月连续两届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的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自评价中名列前茅。
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一期《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价报告(2019)》中,广东绿色金融发展排名上升1位,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一。
截至目前,广州地区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3500亿元(2020年第三季度),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705.5亿元(截至2020年12月),总量居各试验区第一。广州碳交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69亿吨,排名全国第一。
2020年10月9日,中国证监会在穗宣布广州期货交易所筹备组成立,标志着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创建工作进入实质阶段。未来,广州期货交易所将以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坚持创新型、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7:人才
2020年市人社局办理在职人才引进入户54926人
要说广州好不好,各方人才用脚投票的数据最有说服力!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优化办理程序,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人数不断增长,2020年市人社局办理在职人才引进入户54926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发放人才绿卡7623张,主卡6382张,副卡1241张;港澳台人才218张,其中港澳141张(香港134张,澳门7张);外籍人才579张。
如今的广州人才加快汇聚,在穗工作“两院”院士115人,诺贝尔奖获得者8人,颁发人才绿卡7000余张,引进外籍高端人才3234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598人,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111个、高层次人才356人、“广东特支计划”入选者1045人,人数均居全省第一。
人才带来的成果也正加速涌现,例如30多个“全球新”一类新药研制进入临床I-IV期试验;达安基因是全国首批核酸检测试剂盒6家获证企业之一,累计生产7000多万人份;金域医学检测超过3000万例,单机构累计检测量全球第一。
关键词8:数字经济
广州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首次将广州与深圳、香港组合,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广州2017年排名63位、2018年排名32位、2019年排名21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从2018年全球第25位跃升至2020年第15位。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广州超越杭州,在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不含直辖市)中排名上升至第二。
展望“十四五”,未来更加可期,广州将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依托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核心区,强化国家级、省级等重点产业平台辐射带动作用,塑造“一核引领、一廊贯通(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三区驱动(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增城开发区)、多园支撑(开发区-价值创新园-市区重点产业园区-村级工业园)”空间新格局。聚焦汽车、软件和信创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十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若干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广州将全面建成“两城两都一高地”(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全球数产融合标杆城市。
南方日报记者 李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