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广东的小康之路:《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新书线上分享会”在南方+、快手、抖音等多个直播平台上线,吸引了许多书迷观众与作者展开热烈互动。四名来自《奋斗与辉煌》创作团队的作家与花城出版社编辑团队携手,与读者在线分享了广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感人故事,以及创作与出版过程中的趣闻乐事。
“广东小康建设四十多年来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在书中徐徐展开,娓娓道来。”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懿介绍。
作品用一百余万字,书写了一千多个人物,六七百宗生动的故事,这些大开大合的历史瞬间和生动鲜活的民间话语,立体地诠释了广东的精神: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开放、包容,是南粤大地的历史基因,改革开放,不过是释放出了广东人民古已有之的天性,铺平了奔向小康、迈向富足的坦途。”
——摘自《卷一·百端待举(1978-1991)》
分享会上,《卷一》作者之一,广州市政府参事、暨南大学教授喻季欣回顾了自己的切身经历。20世纪90年代初,他来到广东广州工作,至今已有30年。喻季欣表示,他不仅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了伟大时代的启幕,还以记录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广东小康“创业史”,为此,他感到“热血沸腾”。“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熟悉或不熟悉的普通人的命运所感动,这让我们明白一个简单又深刻的道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喻季欣举例谈到,如今习以为常的香皂、电子表、折叠伞等时髦商品,在当时都是小商贩特地从深圳购买,装在蛇皮袋里、挤着公交车运回来的。
“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七个字,和这七个字背后的一系列讲话,振奋了人心,凝聚了人心,也消除了改革的杂音。”
——摘自《卷二·风生水起(1992-2001)》
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十月是《卷二》的作者之一,他讲述了自己印象中的两个“广东”:一个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广东,另一个是他通过写作《奋斗与辉煌》,翻阅了众多资料了解到的广东。“我几乎把1990到2000年的《南方日报》《南方周末》等报刊都看了一遍。”王十月认为,只有将这两个广东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立体的广东。在第二卷中,王十月用许多耳熟能详的“热词”串起了10年间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付出的努力,如“洗脚上田”“重奖科技人才”等。“这本书里有你、有我,读者总能在书中的某个故事里,回想起记忆深处的某个细节。”王十月说。
“对于中国人,自力更生从未过时,只有自主创新,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解放那被牢牢卡住的脖子,自由畅快地呼吸。”
——摘自《卷三·攻坚克难(2002-2011)》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盛慧参与了《卷三》的内容创作。“2002到2011年的十年,可能是大家感觉自己生活变化特别大的十年。”盛慧说,其中既有奥运会、亚运会等盛事,也有汶川地震、冰灾、金融危机等挑战。“攻坚克难,讲的就是广东人民如何憋着一股劲,披荆斩棘、开辟疆土的故事。”在“非典”疫情一章中,盛慧一度“写到落泪”。他以“小人物”为切入点,从广东医护人员、新闻记者、爱心企业家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齐心抗疫的故事,写到佛山一名公安干警结婚前因公受伤,只能缠着绷带举办婚礼。盛慧希望,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人物故事,感受“广东温暖”。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摘自《卷四·逐梦飞扬(2012-2020)》
《卷四》作者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威廉在20年前来到广东读大学,见证了广东翻天覆地的变化,理工科背景出身的他,对于互联网科技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方面,震撼之感尤为强烈。
“长期以来,广东在科技创新行业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现今为助力全国走向5G时代亦贡献巨大。”王威廉说,从微信、电商、人工智能到区块链,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得到加速发展和突破应用。他认为,《奋斗与辉煌》以广东的视角呈现的不仅仅是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
南方日报记者 黄楚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