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启第二场“委员通道” 6位委员建言献策

1月25日上午,广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如约开启。6位省政协委员先后亮相发言,话题涉及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体系建设、推进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化、保障粮食安全等。

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林章凛:增强重大科学设施集聚协同效应

“放眼大湾区,哪些城市可担负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引人注目。”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林章凛的发言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他介绍,广州南沙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与中山(南区)科学城建设已取得可喜进展。上述四城重点研究如何加强区域内的联动发展,增强重大科学设施集聚协同效应,携手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他建议,一方面,要抓紧建立省级层面统筹协调机制,把四大科学城一并统筹考虑,全方位推进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四市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制定衔接四地空间规划及交通、产业等系列专项规划,建立科技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合作的工作机制。

省政协委员、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办公室主任吴淑丽:让美育教育为孩子人生“加分”

去年底,一则消息在广东家长的朋友圈刷屏:广东2021年将正式组织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这并非偶然。”省政协委员、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办公室主任吴淑丽表示,从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蔡元培“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的论述,都可看出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她建议,优化省内美育师资配置,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加强相对落后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师资建设,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化。她认为,要确保学校的美育课程保质保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感受、欣赏美育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孩子的人生“加分”。

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档案馆馆长陈华江:加强“侨批”保护 扩大爱国爱乡同心圆

“委员通道”上,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档案馆馆长陈华江带来了一份特殊的“家书”——“侨批”。他拿出一份印有“侨批”的展板,动情地介绍:“‘侨批’里有鼓励儿子发愤读书的,有支援祖国抗战的……”

“‘侨批’是清代以来到20世纪70年代末,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暨汇款凭证。”陈华江介绍,“侨批”是广大侨胞移民的历史见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拓展。他建议,加强对侨批档案保护研究利用的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并建强研究队伍,从更高站位、更广视角、更深维度开展侨批档案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开发利用,结合广东潮剧、汉剧、粤剧和话剧到海外巡展、巡演,凝聚侨心侨力,不断扩大爱国爱乡同心圆。”

省政协委员、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何毅强:发挥社团组织作用 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何毅强是此次站上“委员通道”的港区委员。作为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他讲述了社团组织爱国爱港的故事。

“香港的社会组织众多,在慈善公益、公共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何毅强介绍,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拥有大小社团349个,会员127万余人。“我们凝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慈善工作,为促进香港社会和谐、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建议,要加强对社团会员的关心和引导,为有经济困难的会员及时提供帮助。同时,通过社团帮助中小企业。“社团中有不少会员是中小企业的负责人,通过社团加以组织和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渡过疫情困难时期,增强社会凝聚力。”何毅强说。

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池晓玲:擦亮中医药品牌 打造“健康湾区”

“腰背酸痛可按压腰痛穴5—10分钟,就会得到缓解。”“委员通道”上,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池晓玲现场示范了中医养生“小秘诀”。作为来自医学界的省政协委员,她关注到粤港澳三地居民都有使用中医药治病养生的习惯。她提到,大湾区内各地中医药产业各具特色和优势,“我们完全有底气、有能力推动大湾区中医药产业规范化,打造‘健康湾区’。”

池晓玲建言,擦亮中医药品牌,既要不断深化学术理论指导中医养生保健诊疗与医药产品创新,还要建立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明确中医养生保健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不同作用,在大湾区内推动中药材、中成药等医药类产品的注册标准和检验标准的互认,形成规范有序的产业集群。

省政协委员、河源市东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作伟:在粤西粤北构建粮食安全屏障

“有钱就能买到粮食吗?这其实是一种错觉。”省政协委员、河源市东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作伟认为,广东粮食总体安全,但也要居安思危,扎紧“米袋子”,节约过日子,在粤北、粤西构建粮食安全屏障。李作伟提出,把粤北、粤西60%以上红线内耕地进行连片化、集约化和机械化耕作,在保护耕地的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土地潜力。

他呼吁,要全省“一盘棋”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珠三角城市可用“飞地”或经济补偿方式,把承担“粮食自主”的耕地转移到粤北、粤西;鼓励珠三角企业投资开垦粤北、粤西山区耕地。在粤北、粤西探索实施以绩效为目标的补助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张艳 黄舒旻 谢庆裕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石磊 张迪 徐昊 统筹:谢庆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