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公布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未来十五年总体安排,正在咨询公众

近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公众版)(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进入公众咨询阶段。这是《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的初步成果,是编制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市县等下位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依据,也是未来十五年内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格局和安排。

《规划》涵盖陆地和海洋国土,围绕实现“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核两极多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和“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加快构建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五个现代化都市圈,并将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等六大重要廊道,助力构建“12312”交通圈和“三横六纵两联”的综合交通体系。

关键词:格局

构建“一核两极多支点”开发利用格局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争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示范省。而根据《规划》,在未来十五年间,广东将构建“一核两极多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和“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

其中,“一核”指的是强化珠三角核心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两极”是指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培育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把东西两翼地区打造成全省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沿海地区共同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多支点”则是建设若干个重要发展支点。其中,增强汕尾、阳江的战略支点功能,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承载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增强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梅州等北部生态发展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

在构建“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中,“一链”是构建南部海洋生态保护链,以沿海防护林、滨海湿地、海湾、海岛等要素为主体,加强陆海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和修复;“两屏”是加强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和珠三角外围屏障整体保护;“多廊道”则是通过加强以重要河流水和主要山脉为主体的生态廊道保护和建设,形成通山达海的生态廊道网络系统。

关键词:城镇化

按城镇化水平约80%推进发展

《规划》还提出,要优化四类空间布局安排,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营造记得住乡愁的农业空间,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筑造开放活力的海洋空间。在未来十五年内,广东将按照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1.3亿,城镇化水平约80%的预测目标推进城镇发展。

与此同时,广东将培育珠三角都市农业区、粤东精细农业区、粤西高效农业区、粤北生态特色农业区,四大农业功能片区和蓝色农业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提高广东水稻和天然橡胶生产能力,保障广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在生态空间塑造方面,广东将以万里碧道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将建成7800公里碧道,全省重点河段骨干碧道网络基本成形;到2035年,建成2.6万公里碧道。

一直以来,海洋空间都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规划》提出要力争到2035年形成2-3个万亿级、3-4个5000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以珠三角港口群为核心、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为两翼,引导港口集群化发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门户。

关键词:都市圈

加快构建五个现代化都市圈

作为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广东还将加快构建五个现代化都市圈,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核心引擎功能,促进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构建“12312”交通圈和“三横六纵两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城乡居民出行品质将进一步提高。其中,1小时交通圈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内部;2小时交通圈包括粤港澳大湾区至粤东西北地区;3小时交通圈将通达全国、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交通圈则将通达全球主要城市。

《规划》中还提出,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北部生态发展区高快速铁路、粤北至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铁路、琼州海峡通道六大重要廊道。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