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君听说佛山“上天”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27日上午,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了9颗商业卫星,其中就包括了一颗名叫“佛山一号”的卫星。
这不是第一次以广东城市命名卫星了,现如今在太空中翱翔的卫星还有哪些是“广东制造”?今天读+君带你一一盘点。
佛山一号
先从27日刚刚发射升空的“佛山一号”说起吧。
这颗卫星来自广东佛山的季华实验室,是该实验室首颗“超高比功能柔性卫星”。同时还是全球首颗100公斤0.5米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
这两个“首颗”是不是听着很厉害呢?它的特长也不少,整星快速机动、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以及视频、凝视拍照和条带拍照等多种工作模式任君选择,最高可以提供分辨率达0.5米的超高清遥感图像产品。在同等功能下它是体积最小的一颗卫星,可以说是“短小精悍”!
别看“佛山一号”现在在太空中孤零零的,未来它将组建一个大家族。据读+君了解到,未来会有不少于100颗同类卫星星座,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防灾减灾、资源开发利用、功能区划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发光发热”!
介绍完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那不得不提一下研发出这颗卫星的季华实验室。先进遥感装备研究方向是季华实验室的八个研究方向之一,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他们成功研发出了“佛山一号”。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佛山布局建设的首批省实验室,季华实验室今后还将继续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水平的轻量化高清卫星等遥感装备,在佛山打造柔性商业卫星制造产业链。
珠海一号
先插播一个小知识:珠海才是广东第一个“上天”的城市噢~
“珠海一号”是由分布在不同轨道的34颗视频卫星、高光谱卫星和雷达卫星组合而成的星座。和“佛山一号”一人踏足星辰大海不同,人家可是组队“上天”的!
2017年6月15日,首发“珠海一号”01组2颗视频卫星,揭开了我国民营上市企业发射和运营卫星星座的序幕。
2018年4月26日,发射02组5颗卫星,实现了国内首次高光谱卫星组网运行。
2019年9月19日,“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03组卫星发射升空。5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与在轨的7颗卫星形成组网,实现12颗卫星在轨运行。
这一组组亮眼的成绩单让“珠海一号”成为了太空中格外闪耀的“明星”。
“珠海一号”星座高光谱卫星是目前国内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高光谱卫星。它的高光谱数据可以对植被、水体、农作物等地物进行精准定量分析,还能为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提供定量分析服务。
一句话概括,它可以拍摄整个地球。所有依靠地球影像能够完成的事情,理论上都可以实现。
“珠海一号”还是卫星中的“飞毛腿”。一般一颗低轨卫星在天上观测、拍摄地球一遍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它可以做到2天半覆盖全球、对特定区域1天重访。
卫星影像数据可突破人无法到达一线的局限性,去年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巨大爆炸,引发全球关注。当时过境黎巴嫩的“珠海一号”卫星,就第一时间拍下了爆炸后的景象,更宏观地呈现爆炸给城市带来的影响,给后续救灾提供参考。
“深圳星”
天上卫星多几许,深圳智造渐闪亮。
提到卫星制造,深圳怎能没有姓名?虽然没有“深圳一号”这样名字的卫星,但是深圳制造的每一颗“深圳星”都十分引人注目。
中国首颗极地观测遥感小卫星“京师一号”就是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南北极遥感成像及气候变化的研究。
2019年9月12日,“京师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从此它就成为了南北极的全天候巡逻员,每天的工作就是通过对极地区域的全覆盖观测,24小时内自动发现和预警冰架崩塌等重点监测事件以及全球变化热点事件。
同时,对于极地航道重点区域,我们的“巡逻员”一天内可以进行2次到3次重复观测,及时报告航道海冰变化,自动为船只规划航行线路,做出航道风险评估,支撑国家北极航道开发。
目前,在我国的极地科学研究中,“京师一号”已初显身手。去年9月,位于我国南极中山站西侧的南极洲第三大冰架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崩解,产生了巨大冰山。专家判断,这座大冰山可能对在该海域航行和考察的船舶造成影响,需密切关注。针对这一突发的冰山崩解事件,“京师一号”卫星运控团队紧急启动了机动模式,对冰架及中山站地区,实施过境即拍,卫星连续8天成功成像,实现了对该地区的连续监控。
“京师一号”为极地观测和航行船舶保驾护航,另一颗深圳制造的卫星“亚太6D卫星”则在移动通信行业大放异彩。这颗由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参与设计监造,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卫星,在2020年7月9日成功升空,9月开始提供对外服务。
“亚太6D卫星”是我国第一颗采用Ku/Ka体系的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还是世界上首颗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随着高清、4K、VR的发展,会带来带宽增量需求,5G到来也会使个人的带宽使用量将大幅增长,这就是高通量卫星发挥作用的时候。比起传统卫星,高通量卫星具有带宽更大、资费更低、终端更小、通信服务门槛较低的特点。
除此之外,海洋上由于环境复杂、施工困难等原因,宽带通信的发展仍相对滞后。高通量卫星也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2020年7月9日 我国成功发射亚太6D卫星。来源:新华社
可以为民航客机提供百兆级带宽接入服务,为海事船舶提供千兆级带宽接入服务,还能够有效满足亚太地区飞机、船舶,偏远地区高速上网、数字化转型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怪不得有人称“亚太6D卫星”是一个可以真正改变行业规则的“星”。
“中大星”
2019年12月20日,“天琴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它是中山大学罗俊团队主导研制的卫星,是“天琴计划”的第一颗技术试验卫星。也是我国高校首颗由国家航天局立项、面向引力波空间探测的技术试验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意味着酝酿近20年、推出5年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正式进入太空试验阶段。
“天琴计划”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于2014年3月在一次国际研讨上提出的。该计划具体为2035年前后在距离地球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三颗全同卫星构成边长约为17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在太空中建成一个引力波天文台来探测引力波。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琴中心副教授胡一鸣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初步研究表明,‘天琴’对未来确定大质量黑洞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天琴一号卫星设计概念图
肩负着如此重要的任务,“天琴一号”也做到了不负使命。
2020年8月,国际学术期刊《经典和量子引力》刊发“天琴一号”试验卫星第一轮实验结果。文章称,实验结果显示“天琴一号”在轨验证的所有技术指标不仅超过任务预期目标,也超过中国国内同类技术的最高水平,部分技术指标比国内现有指标提高两个量级及以上。
罗俊接受采访时透露,“天琴二号”卫星多项关键技术已完成地面验证,将在今年进行集成测试,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两颗卫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琴计划”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黄埔一号
除了卫星之外,广东还有一颗名叫“黄埔一号”的卫星载荷。
2019年11月3日,由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上海利正卫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黄埔一号”先导技术验证载荷,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展系列在轨实验验证工作。“黄埔一号”卫星载荷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天基信息服务系统,主要是验证综合化载荷的导航增强功能在地面系统的支持下,完成对地面导航用户的信息、信号一体化增强,提升地面导航终端的定位精度及收敛速度。
上面的每一颗“星星”,都是广东在卫星制造上的累累硕果!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拉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突破,不断刷新着中国航空航天“新高度”。
就在此时,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在即,各路航空航天爱好者云集文昌龙楼镇,航天小镇又热起来了。
.
▲+点知识 | 核心舱即将发射,在中国空间站生活是怎样的体验?
中国航天事业“逐梦九天”的背后,是一条“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之路,凝聚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回望历史足迹,航天梦从未像今天这样触手可及,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鼓舞人心。
仰望星空,一闪一闪亮晶晶,都是我们追过的星。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我们的逐梦之路仍在继续!
一图回顾中国人的“航天梦”↓↓
【整合】陈明诗
【策划】张哲
【统筹】胡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