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菠萝“出圈”了!

2021年春天,如同一声惊雷,以出乎人们意料的姿态,湛江徐闻菠萝“出圈”了。在此之前,很少有农产品这样大张旗鼓地“闯”入人们的视野当中。

与声名同步上扬的还有菠萝的价格。上市不久,菠萝鲜果的田间收购价就达1.8~2.5元/斤。在稍早的春节,鲜果收购价更是冲破3元/斤,创下历史新纪录。

“今年徐闻菠萝的价格可以称得上是历年来最高纪录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徐闻县的菠萝种植大户魏报就扎进了菠萝田里,如今魏报的香甜菠萝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了当地著名的龙头合作社,涉及种植、农资、农药、收购、包装、发货一条龙服务。“接下来,合作社还打算发展菠萝深加工产业,制作菠萝饮品、菠萝罐头等,真正做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魏报说。

徐闻菠萝的“出圈”,似乎可以从诸多地方寻到蛛丝马迹。

湛江徐闻地处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陆地最南端。徐闻菠萝种植历史悠久,从1926年国外引进种植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徐闻菠萝的种植面积约35万亩,年产量约70万吨,鲜果产量在全国占比超过1/3,被誉为“中国菠萝之乡”。

数据显示,徐闻菠萝鲜果产值超15亿元。在徐闻,从事菠萝种植的农户有将近5万户,菠萝种植、加工、流通、电商、旅游等从业人员超14万人。可谓是一颗菠萝,带动一方发展,养一方人。

实际上,在这次全国范围内“出圈”之前,三年前同样的时间点,徐闻菠萝却遭遇了发展的低谷。时间回到2018年春天,由于多次寒潮来袭,导致徐闻菠萝集中上市。当时由于单一的品种、不畅的销售渠道等原因,徐闻菠萝滞销,大片菠萝烂在了地里。“增产不增收”的阴影笼罩着徐闻。

仅仅三年,反差鲜明,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徐闻菠萝的振兴之路是否走通了?带着疑问,《南方》杂志记者走进了徐闻这片红土地。

大IP的诞生

“每3个中国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3月3日,徐闻菠萝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二,话题关注度飙升至2亿。一夜之间,徐闻菠萝家喻户晓。“广东请全国吃徐闻菠萝”“徐闻菠萝近期采购价创30年来最高”……徐闻菠萝成了人们口中的农产品大IP(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可引申为所有文创类作品的统称)。

好的口碑不是一蹴而就。实际上,早在2005年,产自徐闻的“愚公楼菠萝”就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徐闻菠萝”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品牌效应的集中爆发则发生在2021年,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引燃”契机?

今年4月,“菠萝姐”吴建连随着“行走的广东徐闻菠萝节”来到了湖北武汉,这是她第一次和徐闻菠萝这个区域品牌一同出征。

“徐闻菠萝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但一直以来徐闻菠萝的名号却不响亮,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口中的菠萝来自徐闻。”在徐闻,“菠萝姐”吴建连的名号无人不晓,从20多岁与菠萝结缘后一路走来,她成了果农、经销商口中的“菠萝姐”,也成了徐闻菠萝协会的会长。

就在此次武汉举办的菠萝节上,徐闻县政府正式公布“徐闻菠萝”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成果,发布了徐闻菠萝区域公用品牌LOGO(商标),这标志着徐闻将以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公用品牌面向大众。

“让全国更多的老百姓知道徐闻菠萝,吃上徐闻菠萝,爱上徐闻菠萝。”徐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家团介绍,徐闻正在与广东省价格和产业品牌发展协会合作,编制《徐闻菠萝区域公共品牌规划和实施方案》。

同时,黄家团坦言,目前大部分徐闻菠萝还是用黑箩筐装载,用大货车拉到市场上批发给销售商,给消费者的感觉就是中低端水果。此次,采用的“徐闻菠萝”区域公用品牌LOGO则在包装纸、箩筐上也下了功夫,为的就是提升徐闻菠萝的品牌效应。

大范围的造势也同步进行。从2月6日开始,徐闻开展“徐闻菠萝”高铁专列宣传,横跨北京、上海、甘肃、陕西等14个省市,覆盖西北、胶东半岛及华南等地区。据初步统计,专列开通后,每天搜索量达1.54万次。

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实现品牌化,才能让好的产品走进大众视野。如今,徐闻菠萝高铁专列、菠萝节、菠萝姐……都成为徐闻菠萝这个大IP背后爆发的能量。而唇齿间的甜蜜,让徐闻菠萝这个区域品牌在人们口中不断传播。

品质即王道

选择数量还是质量?在这道选择题前,如今的吴建连、魏报和更多的徐闻菠萝从业者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2021年3月13日,徐闻县委、县政府在曲界镇召开菠萝品控承诺行动会议,一份承诺书成为会议的主角。全县菠萝种植户、流通户等共签订了菠萝品控承诺书13000多份,其中菠萝种植第一大镇曲界镇就签订5600多份。

一纸承诺的背后,是徐闻提升菠萝产业品质的决心。

实际上,品控并非易事,需要从种植、采摘、加工、分拣等全产业链的环节入手。以标准化种植为例,徐闻县要求果农严格按照菠萝标准化种植规程进行栽培管理,备耕、选苗、种植、施肥、浇水、催花、防虫、护果、采摘、包装全过程要严格按照科学种植的规范要求,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无公害绿色化。

黄家团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徐闻县菠萝产业品种构成上,传统品种巴厘菠萝占栽培面积的95%以上,剩下的是为数不多的新品种。“传统品种巴厘菠萝的标准化种植推广存在一定难度,而新品种的种植技术和标准化则更难,普通农户很难做到。”

标准化种植有多难?在广东农垦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种植基地,数十个不同新品种的试种苗排列整齐,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红星农场拥有4000多亩台农17号的种植规模,也就是农场卖到4元/斤的优质菠萝—“红土金菠”。

“我们尝试培育的新品种,每一种都有不同的特性,种植方式还在不断摸索当中。”2014年大学毕业后,李康伟进入广东农垦红星农场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科,成了一名技术研究员。从2015年起,他见证了农场主要种植的新品种—台农17号的引入、试种到现在规模化种植的全过程。

“实际上,现在我们还在不断完善台农17号的种植技术,每一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新难题出现。目前,上水(果实含水量过多)、裂果依然是没有攻克的两大难题。”李康伟坦言。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李康伟来说是难题,可想而知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达到标准化种植、尝试新品种更是难上加难。“标准化种植最关键的一点是使用有机生物菌肥,从2019年开始我们主动对接了山东的肥料企业,请专家专程来徐闻提取土壤、分析成分,定制了专门的菠萝肥。”魏报认为,想要提升菠萝品质,种植关就要走好。

种植之外,在分拣这一环节上,徐闻县定制了国内第一台菠萝自动品控分选机器。现在,在广东菠萝的海集团分拣车间内,这台机器已经开始运作。

“机器可自动分选不同品质的菠萝,支持采购商、流通大户及农户抽样菠萝自动品控分选及电商精品果分级分选。”广东菠萝的海集团副总经理钟华德介绍。

今年3月,徐闻县政府出台《徐闻菠萝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列出28条具体任务。此外,徐闻县还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菠萝品控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徐闻菠萝质量品控工作。

好的品质一定是王道。当初漂洋过海而来的菠萝,在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后,再次漂洋过海。不同的是,这次它代表着中国品质,远销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数据联通产与销

如何破解产销对接难题?在徐闻,一套名为“12221”模式的市场体系实现了这一目的。

据介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为此专门成立了徐闻菠萝品牌建设市场营销“12221”专项工作组。

何谓“12221”市场体系?黄家团解释道,即推出一个菠萝大数据;组织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两支队伍;拓展销区市场和完善产区市场两个市场;策划“走出去”和“引进来”两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一揽子目标。

如今,这套工作方法已经成为广东农产品品牌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正在全省一盘棋共同推进。

“在‘12221’市场体系中,‘一个菠萝大数据’最为关键,其中包括销售端大数据、种植端大数据。”黄家团介绍,销售端的大数据平台由北京一亩田新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亩田”)建设,种植端大数据平台则由本地企业广东菠萝的海集团建设。

“从2018年开始筹备,到2021年开发并完善徐闻菠萝大数据系统。我们打造‘菠萝交易网’产销大数据微信小程序系统,涵盖农户数据1.9347万个、全国水果市场档口数据1.24万个、全网水果电商数据4486个、菠萝加工厂数据25个、徐闻劳务工队数据230个。”钟华德为《南方》杂志记者展示了平台所收集的各项数据。

以2020年菠萝收购价格波动图为例,可以精准判断出菠萝价格的峰值、谷底,指导种植户错峰种植、上市,可以避免大滞销的再次出现。

钟华德介绍,公司团队花费数月时间收集种植户的各项种植数据,包括种植面积、种植时间、上市时间等,为徐闻的菠萝产业摸了一把“家底”。

哪个地区更偏爱徐闻菠萝?哪里能卖到好价钱?在销售端,一亩田开发出徐闻菠萝采购商指数,数据包括全国菠萝主产区前10名区县的指数值和采购价格,真正做到了让种植户、采购商“心中有数”。

在黄家团看来,菠萝大数据的应用,让徐闻果农告别了以往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盲区”,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调研中,《南方》杂志记者观察到,徐闻菠萝的“火”可以说是品牌提升、品质把控、营销网络完善等多方的合力,而这正是破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题的关键环节。

在吴建连的畅想中,未来的徐闻菠萝不仅是好吃的,还是好看的。“未来,徐闻菠萝产业的从业者要同政府一起,把菠萝旅游做大做强,让菠萝产业真正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吴建连说。

对徐闻菠萝产业来说,要形成强大的菠萝经济还要再迈出一大步,“深加工链条不长不深”“龙头企业不强”等难题仍有待解决。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通讯员/谭总 发自湛江徐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