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科带领社员采收当地特色农产品大头菜
头雁带对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飞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发自肇庆、梅州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桐光村的蔬菜基地里,蒋为权看着新引进的韭菜花,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甜。
惠州市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一栋小楼前,陈火生与身穿“城西工匠协会”字样衣服的装修师傅打了个招呼,信步走向村委会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清远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90后村支书刘子科在农业合作社察看新品种茄子的长势,汗水湿透了衣服……
6月的广东,酷热难耐,但当清晨的第一道阳光洒向南粤乡村时,许多人便已忙碌起来。他们,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红色身影。
从老板到“领头雁”
头雁带对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飞。一直在外经商的蒋为权,是个典型的老板,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村里的“领头雁”。
快40岁的蒋为权,2017年当选为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桐光村村委会主任,2020年被推选为桐光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说起为何投票给他,村民们坦诚地说,他办事让人放心,能带着大家致富。
果然,四年来,在蒋为权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桐光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素质明显提高。
“蒋书记对群众好。”村民钱文洪提到“蒋书记”就是一番夸赞。这当然离不开蒋为权的主动担当。
为了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蒋为权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们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2019年,桐光村引进了养殖牛场项目。全村加快土地流转,将蔬菜产业发展起来。2020年,桐光村成功引进韭菜花基地项目,在提高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
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蒋为权关心的事。2017年以来,道路硬底化建设、乡道扩宽工程、路灯安装工作陆续完成。
从“土师傅”到工匠
距离桐光村300公里之外的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土生土长的龙门县人大代表,城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火生同样为村里的事忙碌着。
宽阔的乡间公路、古风古韵的党群服务中心、别致的花草景观和墙绘……如今的城西村面貌一新。这跟2016年的城西村形成了非常大的对比。
近年来,在陈火生的推动下,城西村创建了全省第一个村级农民工匠协会,建设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城西村便民服务中心、城西村文化广场、村道硬底化、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其中,农民工匠协会无疑是城西村的一个金字招牌。
“5个城西人,1个建筑工。”城西村素来具有建筑业传统。但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村民们职业技能不高,往往只能靠卖力气换取报酬。2018年,在惠州市住建局驻村工作组的支持下,城西村举办了建筑行业专业培训班。首批招募的66名贫困户经过专业培训和全省专业考核,获颁广东省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土师傅”终于变身为持证上岗的专业工匠。
然而,陈火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持证的工匠们多数各自为战,很多人仍然在打零工,收入没有保障。为解决这一现状,在陈火生的牵头下,在惠州市住建局、龙城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城西村组建了“城西工匠协会”。这是全省首个村级行业协会,会员由从事建筑行业的村民组成,包括泥水工、抹灰工、油漆工、水电工、木工等,几乎涵盖建筑行业需要的各个工种。
“有了协会后,活多得接不完,收入多了也稳定了!”50多岁的村民谭活垣说。正如谭活垣的感受,城西工匠协会将工匠们形成一股合力:搭建平台,形成品牌效应。
城西工匠协会逐渐有了名气,在珠三角甚至澳门等地也接到了工程。与此同时,村“两委”也不断鼓励这些了解当地文化的工匠们投身到村容村貌建设。从村道的绿化美化到党群服务中心大楼的建设,都有“城西工匠们”的参与。
在一砖一瓦的营造中,城西村的风貌在变,有了生命力。全村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引领下,有了向上、向前的发展凝聚力,家乡人富裕了,乡村也更美了。
从“学生娃”到顶梁柱
“我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党支部书记刘子科对《南方》杂志记者说。他是英德当地有名的年轻村干部,90后返乡大学生的身份加上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让他颇得群众的信赖。刘子科1992年出生,毕业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17年,他毅然放弃大城市的繁华与舒适,回到龙华村。
儿时的刘子科总想着“逃离”农村,认为“有本事的人都会选择离开”。毕业后的头两年,他选择在广州一家企业做工程师,每月有6000元的工资。2017年春节回乡,村子发生的巨变令他震惊:“水泥路多了,垃圾少了,村民们也时常讨论谋划发展建设。”这让刘子科看到了龙华村的希望和未来,萌发了回乡的念头。
龙华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曾爆发了三隅乡农民革命战争,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如今,龙华村将红色资源和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打造“红色教育线路”,开办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路上稳步前进。
“现在我们就到了(白该寨岩)游击队宿营地。你看我们有路都走得艰难,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在央视“三农”云端党课,刘子科向大家介绍龙华村,带着大家重走游击队革命之路。
2017年刚刚回到村里时,刘子科应聘上村委计生专干职位。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干了一件大事:担任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和一批年轻人推动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优先吸纳贫困户入社、优先购销贫困户农产品。
刘子科带领团队不计回报的付出,换来了合作社的壮大和自有品牌“隅乡情”的诞生,到合作社运营第10个月时,销售额就突破了75万元。
扎实、肯干、有想法,这些闪光点让刘子科脱颖而出。2020年9月,刘子科被选为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他深知,村子要发展,村“两委”干部非常重要,他上任后,就开始琢磨如何激发青年的创业潜力。
结合自身经验,刘子科与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摸索吸引青年回乡的办法,形成“三阶三务”选储育村干部模式。“三阶”即按照合作社聘用人员、专干、村“两委”干部三个层次储备锻炼,每阶干部锻炼成熟,择优进阶;“三务”即从党务、村务、商务三方面培养干部,让年轻干部熟悉党务工作、善做村民工作、解决农村难题,又通过合作社和产业项目的具体事务开阔思路。根据这一模式,村里对近年来招录的6名大学生和1名退伍军人共7名90后村干部进行了重点培养,目前有两名进入村“两委”。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为了能将更多的能人吸引到乡村振兴的头雁队伍中,全省政策制度为乡村发展人才“蓄好水”,养好发展之“鱼”。《南方》杂志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已有村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4.6万名。接下来,将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进一步实施提早储备、提标选配、提级管理、提薪保障机制,助力提高“头雁工程”质量。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南粤乡村振兴一线的头雁们正展翅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