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金融官”,村民信用值万金

“不用去银行、不用抵押、不用担保,通过手机就可以获得贷款?”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村民陈育生对能轻松获得贷款充满怀疑,直到一笔3万多元的贷款到账,他才确信——信用良好,便可以获得一个“随身钱袋”。

跑户建档送服务上门。

这是“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给广东的农民带来的最真切感受。今年,广东省农信联社在全省县域农商行启动“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并选择汕头市澄海区作为首个试点区域。记者看到,经过5个月试点,澄海农商银行已在澄海初步实现户户有账户、户户有信用、户户有授信、户户有理财、户户有服务的“户户通”目标,澄海农商银行已对超过64%的村居实现整村授信,全区有22万户农户和个体工商户获得授信准入,被业内认为给广东乃至全国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建设县域普惠金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供了新思路。

记者从广东省农信联社获悉,在试点中,“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初步构建起“政务+生活+金融”服务格局,为我省农商行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户户通”提供了范本,全省县域农商行将陆续全面启动“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

信用村牌子挂起来了

走进前美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一块3月份新添的“信用村”牌子,让全村信用良好的482户村民拥有了一个“随身钱袋”——通过信用村评定和整村授信,信誉良好的村民可以免抵押、免担保直接获得最高8万元的信用贷款,贷款利率低至4.8%。“随借随还、按日计息,而且不用去银行,工作人员直接把服务送上门了。”陈育生感慨,这和自己印象中的银行贷款完全不一样。

金融服务到村里来的同时,村里也迎来了“金融村官”。为了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首家试点的澄海农商银行在澄海各村成立“信用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派驻金融联络员63名。如今澄海的184个村居中,已经有119个与前美村一样,完成整村预授信,累计预授信金额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3.55亿元。

“信用村”建设稳步推进。

“征信不完善和抵押担保措施不健全是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农村地区信息较为分散、信息不对称、质量不高,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金融数据,是导致银行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在试点前的澄海极为典型。“因为信息不对称、缺少完整信用数据,导致无论是对个体工商户还是农户,单户授信成本过高,无法实现批量化授信。”澄海农商银行董事长杨开遗表示,和大多数县域一样,澄海本地银行机构的普惠金融存在“普而不惠”或“惠而不普”的情况,部分农户、商户、小作坊等市场主体确有实体经营,也存在资金需求,但因经营相对粗放、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往往得不到银行机构有效、全面的金融服务,其经营发展时常因为资金周转问题受到制约。

记者走访发现,在“普惠金融户户通”试点开展过程中,农户、个体工商户可以批量获得贷款的关键正是破解了上述痛点。

走进澄海农商银行隆都支行,两张铺开的“作战图”动态更新该行下乡跑户建档的进度,以及每个员工阶段指标完成进度。穿上橙马甲,带上手电筒、矿泉水、雨伞,自今年3月以来,支行长蚁树广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傍晚6时半风雨无阻下乡进村,逐户登记每个农户详细信息,完成建档。

“我们建立起一支涵盖7名片区长、7名管理员、14名督导员、63名金融联络员和469名网格员等多个岗位角色的‘户户通’队伍,全行65%的员工都参与到跑户建档工作中。”杨开遗对记者表示,项目实施5个月以来,网格员每天8小时外的跑户时长人均2.8小时。“进度落后的团队还会被授予‘蜗牛奖’。”杨开遗说,通过建立基于积分兑换方式的PK竞赛体系和评优奖励机制,该行激励各经营单位开展良性竞争。截至7月底,该行累计完成个人建档数达15.62万个;累计完成个体工商户累计建档7.06万个,覆盖全区85.37%个体工商户。通过大范围建档,解决了农村金融、县域金融单个客户成本过高的痛点。

跑户建档送服务上门。

澄海农商银行行长助理张帅对记者表示,为了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该行在建档过程中,在批量获取基础数据的同时,由村委会协助带领农商行员工逐户走访跑户,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在授信环节,通过“主动授信+基础授信+批量授信”的业务模式,发挥村委会协助审核作用,通过“剔除坏人+默认好人+科学测算”方式核定授信额。以农户为例,在实施外部评议的基础上,以建档采集的劳动力人口、供养人口等数据为依据,结合本地经济情况、人均收入等数据指标,核算出每个家庭农户的授信额度,进行批量授信。而针对个体商户,则以建档采集的经营年限、供养人口等数据为依据,同时结合本地经济情况、商户平均营收及信用状况等指标情况,核算出每个商户的授信额度进行批量授信。

“在整个‘户户通’试点中,关键是‘信用’二字。”澄海农商银行行长何宽涛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实施推进“户户通”项目的工作核心之一便是助力区域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在澄海区的试点中,澄海农商银行以信用村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立足长远开发建设农户信用评分模型,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标准量化,应用信用评分结果,持续推动整村授信工作,为构建完善的乡村信用体系奠定良好基础,也重塑了农村的信贷文化。

记者实地采访村民发现,在试点推进过程中,通过农商行员工跑户建档过程中的谆谆教导、信用村启动会和授牌仪式的会上动员以及“普惠贷”预授信及用信环节的短信提示、户外宣传推广等方式,让 “有信有贷、多信多贷、无信不贷”信用观念在农村有效传播。同时,澄海农商银行在有效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放宽抵押条件,开发一系列信用保证类信贷产品,让真正有信用的贷款客群享受到实惠便捷的金融服务。

不用抵押也可获得贷款了

走进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的仁夺狮头鹅养殖专业合作社,上万只体态匀称、一路引吭高歌的狮头鹅,有的在啄食,有的在池塘里嬉水,场面十分壮观。大学毕业的林广泉是这2万多只狮头鹅种鹅的“鹅司令”。2013年,因看到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前景,他毅然辞去大城市的工作,回家接过父亲的养鹅生意。 伴随着养殖基地的发展,他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鹅司令”。

然而,打算加速发展养殖业的林广泉很快便遇到了资金难题:狮头鹅种鹅一年有4个月的休养期,这意味着4个月里不产生收入。“但每天却要投入饲料等各种成本,这就对养殖户提出了流动性要求。”他告诉记者,即便行内都知道狮头鹅种鹅价值高,以目前其养殖的2万多只种鹅为例,市场价值远超1000万元。但在传统银行的授信模式中,狮头鹅并不能作为“抵押物”换取银行融资,大多数养殖户囿于资金压力,在经营上非常保守,即便看到市场前景,也不敢扩张。过去几年,即便部分银行阶段性可提供短期融资,但融资的稳定性仍遇到了较大的挑战。

普惠授信解决客户燃眉之急。

而今“鹅司令”的难题得到了解决。在“普惠金融户户通”试点推进过程中,他获得了一笔100万元的“狮头鹅贷”。该贷款是专门针对狮头鹅养殖户开发设计的特色产品,特点是免抵押、贷款利率低、期限灵活。有了资金的支持,林广泉发展底气更足:“我想再贷200万元,进一步在产业链上进行延伸。”

缺少抵押物难贷款,是农户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今年,中央多次出台指导文件以推动解决。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央要求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

政府高位推进。

为了破解农户、县域个体户在原有的银行普惠金融信贷产品中找不到相适应的产品问题,让“普惠金融户户通”在澄海更好落地,记者发现,现在澄海的农业养殖户,不仅有狮头鹅贷,还有种养贷、水产贷等特色助农类普惠贷款品种。

何宽涛介绍,在试点推进过程中,澄海农商银行结合澄海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场景贷、供应链贷、园区贷、真猪贷、风貌贷五个方向推进信贷产品的研发,重点针对玩具行业和种养业等客群,开发一系列普惠类信贷产品,包括:普惠贷、商户贷、作坊贷、精英贷、税易贷、村居贷、设备供应链贷等等。目前已经形成助农类、工商类、消费类等三大类产品,具体涵盖家禽养殖、农品种植、乡村风貌提升、商户作坊经营、小微企业经营、精英人群消费等方面。

“授信标准不再是有没有抵押物,而是通过是否符合‘真满意’来判断。”张帅告诉记者,其中“真”为有真实经营和资金需求的市场主体;“满”为满足第一还款来源充足、抵押物足值、保证人担保能力强三个条件之一即可;“意”为借款人还款意愿强。

“这就让很多原来被拦在银行之外的客户,有了获得资金支持的机会,大大扩大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真正惠农惠民。”前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锐民告诉记者,一个可对比的数据是:试点之前该村只有6户农户每户获得贷款3万元信用贷,而今,该村预授信农户达到640户,获得贷款审批482户,并且已经有151户已经通过这一方式申请到贷款。

“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很多农户有了‘获得感’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年轻人也都再次走进了农商行。”蚁树广告诉记者,村民之间口口相传,甚至部分还没进行整村授信的村民开始催促该行加快试点进度。

政银合作共建持续深化。

不仅是农户,个体工商户也感受到了贷款更容易了。“不再只看抵押物,而看有没有信用,没有抵押也可以获得500万的授信。”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玩具生产旺季做准备的丁强(化名)是农商行普惠信贷产品变化的受益者。

数据反映了“户户通”工程试点给澄海普惠金融业务带来的变化。记者从澄海农商银行获悉,实施“户户通”项目以来,该行新增贷款实现稳步快速增长趋势,截至7月底,累计投放新增贷款约9亿元。其中,个人贷款户数12342户,同比增长43.46%,贷款余额26.45亿元,同比增长13.31%。小微企业贷款620户,同比增长142.19%,贷款余额7.47亿元,同比增长21.93%。

银行的服务方式变了

伴随着试点的推行,村民们更大的感受还有银行服务乡村市场的姿态变了。

“以前贷款都是我们求着银行,现在银行居然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来了。”回忆起澄海农商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上门建档、办理业务时的耐心,陈育生连连竖起大拇指。“以前总觉得银行的门槛高、业务难懂,哪里敢去借钱;现在他们经常上门来手把手教我们熟悉各类金融业务。”陈育生的感慨代表着很多农户感受到的新变化。丁强、林广泉也均告诉记者,“户户通”试点开展后,所办理贷款业务均为银行工作人员上门主动营销、贴心服务。

从找上门到送上门,服务的姿态转变背后,是澄海农商银行内部的一次自我转型,也是该行改制农商行之后,以“普惠金融户户通”试点为契机转换经营思路,切实回归本源,探索更符合坚守支农支小定位、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一次新尝试。

支行示范点。

“一开始很多同事对下乡营销感到抗拒,也不懂得如何介绍自己、介绍产品都放不开,甚至不知道如何和村民沟通。”蚁树广告诉记者,后来该行采取传帮带方式,以老带新;并在下班时间举办各类培训会、模拟沟通会,随着试点的推行,同事们被点燃了干劲,从放不开到撸起袖子干起来。

90后黄铜哲的转变具有代表性。试点启动前,他和他的同事们每天下午5时30分准时下班;工作地点也只局限在镇上的农信社网点,一年几乎不开拓新客户。而现在他不仅每天极少在晚上10时30分之前下班,就连周六日也从不休假,下乡跑户成为他的主要工作。试点以来的短短5个月时间里,他与搭档跑遍隆都镇的每个村落,一连开拓了50多个客户,成了业务小能手。当然,和业务同步增长的还有收入。“每个月的工资可能涨了三分之一。”黄铜哲告诉记者,不仅收入上涨,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这是试点实实在在发生在每个农商行员工身上的变化。

同样感受到工作激情的盐鸿支行的林庆云。即将要退休的他工作量本来已经逐步减少了,但“普惠金融户户通”却让他重新点燃了职业使命感——发挥老农信的人缘优势,“传帮带”带领新同事重新回到乡村市场。自试点以来,他与同事在盐鸿镇展开地毯式跑户建档工作,每天都是晚上9时后才下班,经常饭都顾不上吃。但正是这样的跑户展业中,他重新找到了农商行在农村阵地上的业务优势,再次获得了职业成就感。

杨开遗告诉记者,在试点推进过程中,该行实现全行100%全动员,一线客户经理改变了传统的坐等客户上门的习惯,主动上门了解客户情况,强化主动营销意识,真正理解了外拓营销的意义和找到外拓的核心点。通过试点的开展,同事们不仅学会了不断地挖掘、营销、维护客户,还增强与客户的黏性,重塑了农商行的品牌。而“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工作氛围中,也涌现许多农信人新故事,员工精神面貌和积极性显著提升,打造了一支在区域具有品牌美誉度的勤劳金融先锋队伍。

员工精神面貌显著改善。

何宽涛介绍,结合“户户通”项目的实施推进,澄海农商银行同步推动信贷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重塑流程推促效率提升。其中,在前期自主开发“E审批”系统,实现无纸化审批的基础上,该行加强普惠类贷款的风险把控,持续优化审查审批流程,全力提升办贷效率。以今年新开发投放的“商户贷”“作坊贷”为例,客户从申请到提款的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同时,在省农信联社的支持指导下,学习参照顺德农商银行集中审批模式,对现有的审批流程、权限设置、风控措施优化改造,力促办贷效率持续提升。

随着营销理念转变以及重塑工作流程,农商行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打开了县域金融的增量市场。以澄海农商银行为例,和贷款一样,各项业务数据全面增长。如在理财产品方面,开发“优选”系列存款产品,进一步丰富代理他行理财产品,有效填补乡村老人和儿童理财产品的空缺。截至6月末,新增代理理财和存款产品近14亿元。此外,至7月底,该行手机银行用户同比增长11.65% ,“悦农E付”平台交易笔数近14万笔,同比增长10.22%。

此外,澄海农商银行正在同步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建立专业序列等措施提升客户经理队伍的积极性和专业度。

记者观察发现,“普惠金融户户通”试点的快速推开,实现系统化、智能化、批量化,与数字化金融在农村金融、县域金融的实践和引用分不开。

如在省农信联社的技术支持下,澄海农商银行为网格员配备了手机CRM建档系统、移动开卡机等电子平台或设备,帮助网格员一次上门拜访即可完成信息采集、业务推介办理等有关工作,切实提高网格员的跑户效率和客户的服务体验。

而这背后是广东省农信联社将“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作为引领县域农商行大力发展数字化服务。以澄海农商银行为例,该行率先试用省农信联社银信中心设计开发的“户户通”APP,该款APP以满足政务服务线上化、本地生活智能化、普惠金融便捷化为理念进行设计开发,得到了本地政府的欢迎与支持,成为试点落地推行过程中强化政银合作关系的关键加分项。

在试点推行中,澄海农商银行一方面主动对接各行局及村镇,深入挖掘相关单位对于政务服务应用场景的刚性需求,迅速在村务、教育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系统设置,在该款APP分设“便民”“家乡”“普惠金融”等板块,集合了政务信息浏览、客户经理定位服务、金融“店小二”、金融知识宣传教育、金融产品推介等相关功能,并结合澄海农商银行举办全区少儿才艺大赛对于线上报名、投票、活动公告等业务需求增设专栏,实现正面宣传和有效引流效应。

“目前,省农信联社银信中心开发团队正对该款APP进行优化完善,并根据澄海本地市场需求增加功能应用,如进一步优化上线教育缴费功能等。”何宽涛介绍,除了强化线上系统的科技支撑,澄海农商银行还积极对接政数局,全力配合“政务通”的实施推进,在各支行投放政务服务一体机、超级柜台等政务服务机具,实现政务机具覆盖全区各镇街,为人民群众就近办理政务服务提供便利。

■记者手记

农村金融要做好信用文章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金融子市场支农作用有效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融资状况持续改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商银行是连接金融与乡村的重要纽带,不仅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支撑,还要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澄海,短短5个月时间内,“普惠金融户户通”成功落地实践,让农民、个体工商户获得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全面浇灌澄海乡村振兴。

项目开展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澄海农商银行董事长杨开遗和行长何宽涛时,得到同一个答案——政银深度合作,地方政府高位推进,带动更多金融“活水”浇灌乡村市场。

2020年12月17日,省农信联社与澄海区政府签订《你帮我·我帮你·共促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政务通、信用通、信贷通、理财通、销售通”主要任务及相关合作内容,为项目试点奠定了顶层框架。随后,2021年3月15日,澄海区政府印发《汕头市澄海区普惠金融“户户通”工作实施方案》(汕澄府办〔2021〕12号),该方案构建了以澄海区区长为组长,金融局、发改局、农业农村局、各镇各街道等为成员单位的项目组织架构,对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进行明确,成立区、镇、村三级“户户通”推广领导小组,各级政府相继召开启动会,落实方案工作要求,全力支持澄海农商银行畅通对接政府、乡村和产业,为后续实施推进“户户通”项目奠定坚实执行推动基础。今年来,各级监管部门围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强化坚守定位导向,引导农商行在全面完成改制任务后深化改革,深耕支农支小领域,如汕头银保监分局关于农商行坚守定位指标“挂图作战”的部署,成为该行“户户通”项目的验证及促进机制。

杨开遗表示:“如果没有政府的高位推进,省农信联社的转型引领和科技赋能,以及属地人民银行、银保监部门的政策指导,试点很难在短时间内如此快速铺开。得力于各方聚能、合力推进,澄海农商银行加快普惠金融产品研发,加大数字化赋能项目运营,为加强农商行金融科技能力,为‘普惠金融户户通’试点的顺利落地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在业内看来,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普惠金融户户通”是完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的一次普惠金融探索。专家同时认为,在未来的试点过程中,其发展离不开地区信用环境的优化升级,需要银政联手进一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了欠贷还钱、有借必还、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提高了群众的诚信素养,加强了社会诚信建设,改善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打造区域金融生态绿洲。

南方日报记者 陈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