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新学期,先要改变的是家长

9月1日,“双减”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学期迎来开学。

教育部门接连推出系列政策为学生和家长“减负”,推动教育公平公正,可谓雷厉风行、掷地有声。反倒是有些家长不淡定,四处众筹“私教”、寻找“变相补习班”,深陷“鸡娃”焦虑不可自拔,殊不知这种行为无异于作茧自缚、拔苗助长。

有小学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孩子的成长就如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在育儿过程中,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家长要有“培根”意识,把孩子时间和精力用在根部位置,比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运动习惯、良好的品德等,根深才能叶茂。显然,一些家长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受机构贩卖焦虑等因素影响,总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味“填鸭式”报班培训,把过多力气放在修饰“枝叶”上,反而忽略了对“根”的滋养,其结果是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动力,孩子苦、家长累、钱包空。

再看一则新闻: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问卷调查显示,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有相关研究指出,长期缺乏睡眠可能诱发多种慢性病,提高患癌风险,还会令人精神疲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抑制青少年的生长激素分泌,影响生长发育。从身心健康的角度看,学业压力过大导致的睡眠不足,可不就是动摇了青少年成长的“根基”吗?

如今,国家推出“双减”政策,不但具有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更为青少年成长“固本强基”提供重要保障。比如广州就明确提出严禁违规补课、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保障学生睡眠时长等具体措施。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家长们何不放下焦虑、顺势而为,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帮助孩子培养完善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认真做事的习惯等素质教育上。

须知,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其在学习上也必然充满内在动力,而这种动力,比“填鸭式”知识灌输更加重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