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州加大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力度,交出一份全年P2P“0爆雷”的“成绩单”。业内人士表示,这份“成绩单”得益于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体系的建立,其中有“瞭望台”之称的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下称“防控中心”)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广州在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成果?当前地方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普通投资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何华权,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执行董事、负责人李杰。
争取今年底完成49家平台出清
过去三年来,P2P出清对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广州如何“破题”?
何华权向记者表示:“首先,我们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广州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广州市分管金融、政法的领导和相关部门为领导小组的成员,发挥了很好的领导和促进作用。”其次,是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建立了“一平台一专班”的工作机制,有专门力量落实平台出清措施。再次,在分类处置和精准施策方面做得较到位。“比如,我们对头部平台落实了精准拆弹,压实了平台责任;对重点平台落实针对性措施,由所在区组织有效力量,针对平台处置过程存在的问题,压实平台责任;针对P2P小微平台,全面推动出清。”据其透露,2019年,50家存量平台中有49家全面停业;到今年7月,49家中实现41家完成全面出清,“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清零”。
“过去2年,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在P2P出清方面辅助监管部门做了一些工作。”李杰介绍,其一是通过科技实现穿透式监管,重点将全省103家(除深圳)P2P通过API接口对接,抓取其底层数据,对每一笔业务实现登记在案。其二,是逐渐扩大监测范围。“我们不仅对P2P机构的内部业务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还对外部数据如舆情、APP运作方式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测,从内外两个维度加强监测。”其三,则是与政府一道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对P2P机构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我们可以做到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及时报送给政府部门;政府部门进行现场核查、约谈后将进行反馈,我们再根据反馈持续监测。”
李杰举例道:“比如,在2019年互金专项整治过程中,我们监测发现A平台规模连续4周环比增加20%以上、B平台存在大量疑似虚假项目,这显然违背互金整治的相关要求,防控中心及时预警,有效遏制风险上升。”他表示,今年,防控中心持续监测新注册用户、机构营销活动,对负面舆情进行分析,辅助化解网贷机构“退而不清”“退而难清”的难题。
投资者须“戒贪、弄懂、担责”
根据中央部署,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监管范围为“7+4”,具体内容为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实施监管,强化对投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各类交易所等的监管。
记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当前广州地方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其一是P2P网络借贷清退已进入深水区,精准拆弹难度更高;其二是非法集资陈案化解压力较大;其三是非法金融活动花样翻新,违规的助贷、“砍头息”等时有发生,金融监管法规制度的制定仍比较滞后;其四是需协助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处置化解理财产品风险;其五是金融领域涉黑涉恶现象极大地困扰群众,成为社会恶疾;其六是地方金融监管法规有待完善,监管漏洞成为风险隐患。
那么,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呢?何华权建议投资时牢记六个字,即“戒贪、弄懂、担责”。其认为,对于投资的项目、产品类型,投资者须了解其风险,自身是否有能力承受,“如果承受不了就千万不要投资”。“自己投资产生的风险需要自己承担。每位投资者都是独立行为能力人,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一些投资者因贪图高息而导致损失,却将兑付本息的责任推给政府,这是不负责任的。”
无独有偶,李杰也表示:“我们发现农民工、白领、信息科技从业者都可能成为受骗的对象,投资者应克制贪欲。”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对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要保持一定警惕,年化收益超过8%的产品已经相对不够安全;对年化收益在10%以上的产品,投资者应做好损失本金的准备。
【南方日报记者】唐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