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湾区】东莞“共享员工”半年考:累计牵线约2万人

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相关情况。

据介绍,目前,我国包括“共享员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左右,在解决劳动者生计的同时,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今年2月,东莞在全国率先推出适用于实体经济企业的官方版“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组建“共享员工”法律服务专员和就业服务专员两支队伍,开发上线“共享员工信息平台”。

莞版“共享员工”实施至今近半年时间,全市共计750家企业开展对接,累计牵线“共享员工”约2万人。

东莞黄江一家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借调某服装企业50名员工生产口罩。(摄影:孙俊杰)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举措并非只是暂时性的应对措施,还将成为解决东莞季节性用工难题的长效机制,也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东莞的探索经验。

灵活用工

让企业、员工实现共赢

在龙运鞋业的生产线上,伍青梅不停地忙碌着,完成新岗位上的工作。

此前,东莞市龙运鞋业有限公司、东莞市东圣鞋业有限公司与5名员工,签订了“共享员工”协议书,伍青梅就是其中之一。

她原来工作的企业东圣鞋业主营鞋子外贸出口,今年受疫情影响,东圣鞋业订单下滑,出现了员工闲置,在政府帮助下,共有5名员工与另一家鞋厂签订了“共享员工”协议。

伍青梅在现在的工厂里,和所有员工同工同酬。

“没来之前肯定多少有些担忧,就觉得那边的工钱会不会少?能否及时发放?现在签订了三方协议,我们不用担心了,收入跟我原来的公司差不多。”伍青梅说。

同样受惠于“共享员工”模式的,还有河南籍员工王新合。

“共享员工”推行以来,很多急需用工的企业找到了厚街人社分局了解政策相关事宜,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企业。

厚街人社分局通过调查发现,辖区内一家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由于受疫情影响,短期内订单减少,存在富余劳动力。

该分局马上按“共享员工”企业灵活用工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协调两家企业进行对接合作。

双方在厚街人社分局的协助下,就工作时间、工资支付方式、社保和工伤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做了深入商讨,签署了合作协议。

王新合原来就是这家运动用品公司的焊工,得知有这个政策后,他第一个报名。4月27日,他换上了一套新的工作服,来到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机械组装工作。“这里的领导和同事对我很好,就像对待自家人一样,使我很快适应并融入新环境。”他说。

无论是借出方、借入方还是劳动者本身,都能够在“共享员工”的模式下获益,实现多方共赢。

在当前疫情进行防控常态化阶段,东莞“共享员工”模式有助于解决传统劳动关系的弊端,在人力资源供需“冷”“热”两极矛盾中,为待岗员工、停产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东莞的探索经验。

创新方式

推出官方版“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

东莞是在制造业领域探索“共享员工”政策的先行者,也是国内最早推动该政策落地的地市之一。

事实上,“共享员工”的概念对于2020年的企业家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新名词。

今年年初,本来按照往年的情况,春节过后正是企业大举招工、为订单奔忙的季节。而疫情的突然而至,让一切发生了变化。

一些企业不得不停工歇业,面临待岗员工“嗷嗷待哺”的窘境;另一些企业却头疼于即时性人力需求暴增,原有员工无法按时返岗的困难。

2020年2月2日,阿里旗下的盒马生鲜与餐企云海肴、上海大众开展合作合作,同时解决了餐饮门店员工资源闲置、网约车运力资源多余和生鲜电商人力运力不足的问题。2月7日,苏宁物流推出的“共享员工”计划,将3000余名待业者纳入了计划之中。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期,各种规模的企业都面临不同困难,这种新型的用工模式给许多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东莞是在制造业领域探索“共享员工”政策的先行者。(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东莞很多生产口罩、口罩机、医疗设备等企业急需复工复产,但由于正值春节期间,很多员工无法及时返岗,企业严重“缺工”。

为支援全国疫情防控,保障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总结提炼“错峰用工”和“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基础上,于2020年2月上旬,在全国率先推出适用于实体经济企业的官方版“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创新设立了企业间余缺用工调剂、行业间余缺用工调剂和非全日制余缺用工调剂等3种模式。

自从东莞推行“共享员工”之后,很多急需用工的企业找到了当地人社部门。横沥的富利凯医疗用品(东莞)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企业,该企业主要生产一次性使用鼻氧管、一次性使用输氧面罩等医疗产品。疫情期间,订单充沛,急需增加员工。

横沥人社分局通过调查发现,本镇的黑玫瑰食品有限公司由于受疫情影响,短期内订单减少,存在富余劳动力。横沥人社分局马上按“共享员工”企业灵活用工的指导意见,积极协调两家企业进行对接合作。

富利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与黑玫瑰食品有限公司的“联姻”,是双方在当地人社分局的协助下,双方员工就工作时间、工资支付方式、社保和工伤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做了深入商讨,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达成合作。

7月31日,富利凯借调的最后一批“共享员工”完成任务,返回原来的企业,此前在这里工作的“共享员工”最多达107名,在订单激增、职工无法及时返岗的情况下,此举为持续生产提供了人力保障。

完善协议

为用工调剂建立长效机制

像富利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与黑玫瑰食品有限公司类似的“联姻”,过去半年在东莞多个镇街频繁出现,有些镇街还探索出台针对“共享员工”的补贴政策。

今年5月,厚街率先在全市出台了《“共享员工”员工工作补贴办法》,对参与的非技术岗位员工,按上岗时间每人每日补助30元,每月补助上限500元;对技术类岗位员工,每人每日补助50元,每月补助上限800元。在三方协议有效期内,每人最多一次性补助三个月。

事实上,东莞“共享员工”顺利推行的背后,得益于完善的法律框架支撑。

在政策出台前,东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梅华山组织相关负责人开会,商讨了相关的法律问题,并为企业拟订员工三方借用协议。他从劳动关系、工资关系、社保关系等各种有可能发生劳动争议的角度进行了全面预判,也充分考虑了企业在“共享”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民事和经济纠纷,从而起草了员工借用三方协议的范本,供企业和员工参考使用。

梅华山把东莞的“共享员工”政策概括为“3+2+1”:3种模式,包括企业间用工互助调剂、行业间用工调剂、非全日制兼职用工调剂;2个服务专员,全市各分局都分别配备一个就业服务专员和一个法律服务专员;1个平台为“共享员工信息平台”。

其中,企业间用工互助调剂模式主要针对非技术类岗位用工短缺,行业间用工调剂模式则主要针对技术类岗位用工短缺。这两种模式中,借用企业作为该段时间的暂时实际用工单位,只承担和代发借用员工借用期间的工资,被借用员工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仍保留在原企业。疫情结束后,被借用员工原则上应返回原来的企业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

对于业务量较少的已复工企业,与已复工的缺工企业之间,可采用非全日制兼职用工调剂模式。员工工资由两个企业各自发放,兼职员工与原企业保留传统劳动关系和社保关系,与借用企业建立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和参加工伤保险。原企业生产完全恢复正常后,兼职员工原则上应返回原企业依法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2月实施“共享员工”互助调剂模式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此而导致的纠纷争议。

富利凯的人力资源行政经理王女士对人社局提供的三方协议范本很认可。

“从借用‘共享员工’起,基本上没有碰到太大问题,如果碰到医疗意外事故等情况,协议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都约定得非常清楚,依照协议处理就可以了。”她说。

“做成一单‘共享员工’,就等于减少了一个因为疫情裁员或停工停产引发的集体劳动争议的隐患。”梅华山认为,这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言非常重要。

搭建平台

多方合力实现“共享员工”精准匹配

新的政策推行后,东莞人社局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的反馈与需求改进完善服务措施,在全市33个镇街(园区)人社分局建立“就业服务专员”和“法律服务专员”双专员服务制度,并向社会公布联络电话。

“就业服务专员”负责摸清富余劳动力存量,以及企业用工缺口情况,实现动态匹配,发挥牵线搭桥的“红娘”作用;“法律服务专员”及时跟进相关法律问题,指导三方签订《人员借用三方协议》,做好后续的劳动关系法律咨询服务。

在“共享员工”政策推行的开始阶段,供需双方企业互不认识,无法得知对方需求,东莞人社局打造了线上“共享员工信息平台”,以解决岗位精准匹配的问题。

该公益性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咨询解答、用工需求、用工供应、信息发布以及服务专员5个服务模块,为“缺工”“缺单”企业及时、免费提供人力资源信息,通过信息化比对实现“共享员工”动态匹配、减少企业成本,提高匹配成功率。

平台上线以来,全市已有19家企业在平台发布了1936个岗位需求。

随着“共享员工”政策的深入推进,更多的部门参与其中。

“共享员工”顺利推进的背后,有着东莞人社部门、税务部门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各部门、企业之间的合力正在形成。

“我们通过税收大数据及时了解到龙运鞋业的用工需求问题,并联合人社部门对该企业走访问需、摸清企业实际经营和用工诉求,及时向企业推送‘共享员工’信息。”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厚街税务分局二级主办万卫红说。

龙运鞋业行政经理廖建宗告诉记者,此次签约的5名“共享员工”因为本身就在鞋厂工作,都是熟练技术的工人,只要叮嘱好上岗前的相关注意事项,一上来就能直接上岗工作。

据悉,东莞税务部门的服务专员还将对双方企业进行持续跟踪服务,对企业在该新模式下可能涉及个人所得税核算申报、企业所得税核算申报、社保缴纳等问题进行分析梳理、解答政策疑点难点,帮助双方企业顺畅“共享资源”、避免“重复成本”,帮助企业稳生产保就业。

持续推进

有助解决企业季节性用工问题

有观点认为,“共享员工”只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从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缓解,大面积的跨界“共享员工”难以成为经济常态。

但在梅华山看来,对东莞而言,“共享员工”的推出并不仅是针对疫情的临时性措施,长远来说还有望助力解决企业的季节性用工问题。

一直以来,东莞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部分企业受生产季节性影响非常大,在生产淡季会出现“缺单”现象,甚至“停工待料”的情况,员工出现暂时性富余。

企业盈利减少,但依法仍要负担员工的基本工资、生活费、五险一金等,人力资源成本负担较重。在此期间,待岗员工的工资收入也会锐减,影响生活质量。

这些季节性用工问题,长期困扰着企业和劳动者,而“共享员工”或会成为一个破局之策。

明安运动器材(东莞)有限公司的招聘主管沈金珊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一直存在季节性用工的问题,在淡季时会有员工富余,此前与当地一家毛绒玩具生产企业沟通过,但是多年来无法取得共识。

“‘共享员工’政策的推出,理清了双方合作的法律问题,今年3月,我们向对方借出了约250名员工。”沈金珊说,这是一个多方都能得益的政策,体现了东莞在帮助企业灵活用工方面的进取。

梅华山认为,能够促成明安公司与这家玩具企业的合作,其意义比疫情期间临时借调的案例要更有意义,因为这意味着“共享员工”可以常态化地开展,这对于促进东莞劳资和谐有重要意义。

“很多企业在淡季出现订单锐减,在停工停产、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还需要负担如此重的人力资源成本,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员工的收入减少也埋下了劳资纠纷的隐患。”他说。

对于季节性用工特点明显的企业,除了用工成本与劳资纠纷方面的问题外,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也面临困境。

“企业员工多数是熟手技工,如果采取裁员措施,等旺季时再重新招人,企业不一定能招到合适员工,况且新人还需要花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培训。”梅华山说,“共享员工”为企业和行业间实现灵活用工探索出一种新的可能性,具有长远实践和理论探索价值。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