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人民医院,广东援藏医生在与当地医护人员交流。
林芝市第二小学的学生身着藏族服饰。
“粤菜师傅”培训班结业,藏族学员们合影留念。
核桃酥,南瓜饼,西藏林芝街头的藏餐厅怎么端出了粤式点心?原来,这是啦咧思藏餐厅主厨阿旺玉珍从“粤菜师傅”培训班学到的手艺。从培训班结业后,餐厅多了几道客人爱吃的广东招牌菜,老板将阿旺玉珍的月薪从7000元涨到了8000元,这让她更有干劲了。最近,她在尝试用青稞面制作粤式点心。
粤菜香飘千里,包括“粤菜师傅”在内的广东“三大”工程在林芝落地。广东省对口支援西藏林芝,不仅为当地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更从就业、医疗、教育等实事发力,推进民生援藏、就业援藏、智力援藏,为林芝各族同胞奔向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就业援藏
学会做粤菜,月薪过万元
20天时间里要教会藏族学员17道菜,这是摆在培训班两位粤菜大师詹明亮和张志文面前的任务。今年6月,西藏首个地级市技工学校林芝市技工学校揭牌,第二期“粤菜师傅”技能培训班也正式开班。
“第二期培训班是零基础班,我们只能因材施教。”17道菜是两位老师精挑细选决定的,学员掌握后可演变出不同的菜式。“做法很简单,只要学会了,开一家餐馆没问题。”詹明亮说。
“最近几年来林芝旅游的广东游客明显增多。学会做粤菜可以吸引到更多广东顾客。”在林芝经营藏餐餐吧的嘎玛很想学好这门手艺。遇到操作复杂的地方,他就用手机录下老师的做法,回到店里再对着视频反复练习。
技能在手,就业不愁。“去年‘粤菜师傅’培训班35个学员中,大概有80%的人在培训后找到了更好的工作,部分学员现在月收入过万元。”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林芝市人社局党组成员程涛告诉记者。
在过去,林芝乃至整个西藏都缺少一所高水平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相对缺乏。广东投入3000万元援藏资金,加上国家财政拨款2400万元,在巴宜区觉木片区教育城内建成了林芝市技工学校。学校设置五大类22个专业,可以同时满足500人的培训需求。
“在广东省对口援助下,学校还将继续开办短期技能培训班,培训项目主要是家政服务、粤菜师傅、‘创业+电商孵化’等,下半年计划培训农牧民和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2000人。”广东省柔性援藏干部、林芝市技工学校校长朱百家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依托林芝市技工学校,广东正大力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走进林芝,一系列就业技能培训让更多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助力林芝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医疗援藏
引进患者所需,填补技术空白
“早上干农活时,突然有些胸闷。”在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卫生院,57岁的病人次仁措姆通过电脑视频,向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钟小艳医生描述身体状况。就在几分钟前,次仁措姆的心电图等体检报告数据都已传至广州。问诊结束时,钟小艳医生仔细询问卫生院院长平措扎西药房药量库存,开出了处方。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帮扶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在错高乡卫生院落地后,这样的远程问诊场景常常上演。
西藏地区地广人稀,基层医疗力量十分有限,医疗资源很难做到全面覆盖。有了互联网医院,林芝的老百姓不用离开西藏,就可以挂上广东医院的专家号。
“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互联网医院很有帮助。”平措扎西说。错高乡卫生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在手机上安装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发的“叮呗医生”软件,遇到一些慢性疾病、疑难杂症,可随时在手机上与广东专家沟通。
想要全面提升林芝地区的医疗水平,光靠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还不够。更关键的是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广东以组团式医疗援藏的方式,选派各类127人援助林芝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员、林芝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徐永昊就是其中之一。
援藏近200个日夜,在重症监护室这个“高原生命救护站”,经徐永昊抢救成功的危重病人已有上百人,被当地群众称为“生命守护者”。
“到林芝以后,我首先考虑这边的患者、医院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再将这些技术实实在在地落实下来。”徐永昊说。这次他带来的针对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床旁肾替代治疗”技术,填补了林芝市在这个技术领域的空白。传帮带之下,当地医院的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医疗是民生之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在广东省的支援下,林芝市人民医院在全区率先成功创建了“三甲医院”。12家广东省“三甲”医院支援林芝市人民医院18个专科专业建设,18位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传帮带徒弟38名,关节置换项目等广东援藏医生带来的新技术频繁落地、广泛应用……不断提升的医疗水平,成为林芝人民群众奔小康的有力保障。
▶教育援藏
支援一所学校,留下一支队伍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林芝市八一中学古诗词鉴赏社团的课堂。在学校校长、广东援藏教师滕细浪的领读下,藏族学生普布次仁朗诵完了一首唐诗。因为害羞,之前普布次仁几乎不敢当众大声朗读。
这样的改变在八一中学悄然发生。滕细浪拿出八一中学社团汇总表,表上18个社团涵盖了舞蹈、书法、足球、生物等各种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其中有10个社团是我们广东的老师来了以后增设的,包括中国古诗词鉴赏、古筝基础、剪纸等。”滕细浪说。
扶贫必扶智。以组团式教育援藏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改变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加强民族团结,进而推动林芝经济发展,这需要长期的投入,却也是收效最长远的做法。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进藏以来,截至今年4月,广东各类援藏教师队伍从93人增加到228人,赶赴林芝不同学校发挥所长、补上短板。
走进林芝市第二小学,操场、教学楼焕然一新,教室里硬件设施与发达地区的学校并无差别。但对于学校校长、广东援藏教师李霞来说,差距仍然存在。“学校的德育课程和课外兴趣活动很多,但通常只是量的积累,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课程。”在广东佛山从事德育工作几十年的李霞告诉记者。
“德育教育课程要有延续性,我们希望围绕德育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将‘珍珠’串珠成链。”李霞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当地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亮点保留下来,即便这一批援藏教师回到广东,这套教育体系仍能持续运转。
教育是民生之基。“努力做到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市,留下一支队伍。”这是李霞的目标。
夕阳下,学生在绿茵场上奔跑,不远处高山冰雪融化,冒出一片翠绿。以民生援藏为龙头,以就业援藏为重点,以智力援藏为支撑,林芝的“硬件”“软件”水平同步提升,美好的生活就像格桑花一样在这片高原绽放。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黄叙浩 郭冬冬
本栏摄影: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张由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