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是第八个“世界厕所日”,主题为“可持续环境卫生与气候变化”。一方厕所,微视角里藏着大学问,不仅映射一国人居环境的优劣,也反映一国现代化意识的高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厕所革命”不断向纵深推进。从改建旅游厕所到推进农村改厕,从部署加快改水改厕步伐到推进中小学改厕,从增加女厕数量到上线“城市公厕云平台”,从布局城市公厕到农村改厕被列为“十三五”必须完成的约束性任务……“厕所革命”犹如一双“蝴蝶翅膀”,在我国引发了一场人居环境、文明风尚和现代意识的嬗变。
长期以来,厕所卫生是我国农村生活突出的“痛点”。“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简陋脏乱的厕所把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暴露得淋漓尽致。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各地制定改厕专项行动方案,改造下水道管网,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需要看到的是,在农村厕所数量质量双提升的后面,“厕所革命”要照亮广大农村每个角落每一户人家仍然任重道远。
厕所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微视镜”。设计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的厕所,能够彰显这个城市的整洁、环保、温情、贴心、文化等“气质”;“不停供”的擦手纸、“不断流”的自来水、“不怠工”的烘干器,诸如此类细节则能瞬间俘获市民、游客的心。
“十三五”收官之际,各地还应继续把“厕所革命”这项系统而具体的民生工程做实办好,因地制宜,既重面子,也重里子,既抓建设,也抓管理,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上新台阶。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 王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