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实践需要哪些支撑条件?如何让研学实践真正达到育人目的?11月16—17日,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研学实践论坛在佛山西樵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的研学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共同进行中小学研学实践主题式教学设计与展示交流,为有效提升研学课程实施水平建言献策。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
“刚刚在村口,大家可以看到醒目的‘积德读书’四个大字。在我们松塘村,宗祠文化、翰林文化、民俗文化、养生文化等都可以用于研学探究。”首日的研学实践考察,第一站走进有近八百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松塘村,随后前往渔耕粤韵文化园观光考察。
西樵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具备丰富的研学资源。此次论坛选址于此,并同步开展广东省中小学研学实践主题式教学设计与展示交流活动。45位全省各校中小学教师需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主题式教学设计并现场交流展示。
“我校已经开展了五年多的研学旅行,扎根乡土文化,针对不同年级确定相应的研学方向,在樵山区域中拓展育人场域,让孩子的研学之路更加科学和规范,实现培养有根有梦的自信少年的育人目的。”西樵实验小学德育主任刘少桃作《“至信”研学课程开发与实践》分享时表示。
“真正研学旅行就是要在旅行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部主任邹立波认为,最好的教育“在路上”。明晰研学方向,加强探究性问题设计是研学实践开展的关键。此次活动把研学旅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设计评比展示交流相结合,有利于推进校园内研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将研学旅行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注重跨学科多元融合
“研学实践必须以课程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必须重视课程的顶层设计。”围绕研学实践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多位专家学者提出要注重跨学科融合,构建多元化研学课程体系。
东莞外国语学校校长尹校登现场介绍该校的“一体两翼”研学课程建设,即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文化类选修课和实践活动选修课为两翼,进行跨学科融合。
“比如,通过研学旅行+基础学科,突出情景教育方式;通过研学旅行+财经素养;突出社会教育方式;通过研学旅行+职业生涯规划,突出体验教育方式;通过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突出生活教育方式;通过研学旅行+国际理解教育,突出开放教育方式。”尹校登说。
研学课程建设如何升级优化?除了加强探究问题设计之外,邹立波强调,要加强学科知识融合,突出整合性;加强劳动活动设计,突出实践性;加强学生成果指导,以小论文、研究报告、创意设计制作的作品的形式,突出生成性。
为有效提升我省中小学研学课程实施水平,第二届中小学研学实践论坛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佛山南海区教育局、西樵镇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协办。
【南方日报记者】王雅铄
【见习记者】刘明
【通讯员】喻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