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11月27日电 (记者吴燕婷 )“我接触到的患者最年轻的宫颈癌18岁。”
广东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钱德英在广州一场公共卫生防控研讨会上再次向社会敲响了宫颈癌防控的警钟。“从2000年到2014年,新发宫颈癌发病率的年增长速度10.5%,远高于我们的GDP的增长率。同时,宫颈癌目前呈现发病率上升,发病年轻化的特征。”她说。
26日,新华社高端智库研讨会“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建立”在广州召开。对现阶段结直肠癌、宫颈癌等癌症防治行动的策略和路径以及生育健康领域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山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兰平提出,我国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值得关注。“中美结直肠肿瘤防控存在巨大差距,得益于筛查,美国发病率、死亡率持续下降,10%的早诊率反映出我国筛查工作的不足。”
“研究发现,45-49岁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与65-74岁人群接近”,对此,兰平建议,“筛查很有必要覆盖这部分人群,并非40-49岁不值得筛查,而是筛查手段应该异于50岁以上的人群。”
图:“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建立”研讨会现场研讨会上,宫颈癌的防控议题受到了专家的高度关注。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目前仍然是宫颈癌负担大国,是全球实现消除宫颈癌目标的关键一环。
庆幸的是,“宫颈癌是目前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中唯一病因明确的肿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小毛表示。
实际上,WHO在2018年提出了全球消除宫颈癌计划。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提出,“宫颈癌死亡率降低30%”这一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HPV疫苗尚未进入国家免疫计划,“15岁以下女孩接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钱德英说,每延迟1年接种宫颈癌疫苗,会使中国843万女孩丧失最佳免疫时机,其中20.6万在25年内将发生宫颈高级别癌前病变。
多名与会专家均强调,贯彻实施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提升筛查率是有效防控宫颈癌的关键环节。
钱德英团队的研究成果显示,从2020年开始实现年轻女孩高覆盖率的常规HPV疫苗接种和35-45岁女性一生中两次HPV筛查的联合干预,到下半世纪可以防止多达12.5-13.4百万例宫颈癌病例。
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宫颈癌的筛查率仍然很低。数据显示,2015年20-64岁女性既往接受过宫颈癌筛查比率仅为25.7%,城市为30.0%,农村为22.6%。
专家认为,我国宫颈癌防控的主要障碍在于筛查的模式较为单一,同时医疗资源利用不合理、妇女“两癌”捆绑筛查也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宫颈癌的筛查率。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医学技术是很完善的,但是我们的模式其实非常单一的,目前阶段宫颈癌筛查主要还是集中在医院,严重依赖医疗资源,如果没有医生取样的话筛查进行不下去。”华大基因宫颈癌预防特聘专家渠新风表示。
“此外,医疗资源利用不合理。大部分的筛查都集中在进入阴道镜和病理能力的医院。那些真正靠近老百姓的社区医院,县级医院甚至是镇医院没有参与到筛查过程中来。”渠新风说,“同时,妇女“两癌”筛查的捆绑反而限制了我们宫颈癌筛查的效率。”
基于此,华大基因在采样方式上提出了与目前临床医生取样不同的自采样技术。
华大基因党委书记、华大基因常务副总裁杜玉涛告诉记者:“华大基因联合开发了HPV自采样技术工具,已被证实可获得和医生取样同等的效果,且具备可大规模操作、私密性好、方便快捷等特点。结合华大基因创新宫颈癌筛查模式,解决了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宫颈癌民生筛查项目实施的具体困难。”
图:华大基因党委书记、华大基因常务副总裁杜玉涛在研讨会上互动交流据悉,截至2020年6月30日,华大基因累计在全国30个省110余个(地)市开展创新宫颈癌预防惠民检测项目。目前累计完成HPV检测超480万例,发现约47万例阳性受检者。
李小毛展望,在卫生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全民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三个关键措施,我国可实现:到2030年,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接种;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HPVDNA筛查作为主要的筛查手段);90%确诊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
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广东省医疗机构疾病防控、癌症防治及妇女儿童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医疗科技企业代表华大基因的业内专家,就现阶段癌症防治行动的策略和路径以及生育健康领域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