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东的手工艺人正在表演传统服饰制作工艺。
各地大厨带来的美食吸引了很多市民。
来自广东的手工艺人正在表演传统服饰制作工艺。
■聚焦“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
12月11日,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进入第二个比赛日,技能高手们的较量也“棋到中盘”。本次大赛所有比赛项目均服务于实体经济,除了有不少与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相关的项目,还设置了许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竞赛项目,包括烘焙、时装技术、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等,高度贴合群众生产生活。通过它们,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迎合市场需要不断提高要求
走近大赛西餐、烘焙项目赛场,一阵香甜面包味便扑鼻而来。中午12时,选手们制作区外的长桌上,已摆上新鲜出炉的法棍、三文治、牛角包、可颂等西式包点,色泽光亮、造型各异,让许多观众垂涎欲滴。
“烘焙项目要求选手在三天总共11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内,做出166个规定的面包,并写出每一个模块里所制作面包糕点的图片、用料、设计意图、想法描述等,最后还要组装、创作出一个高1.2米的艺术面包。”烘焙项目讲解员、东莞市技师学院老师李志秋介绍,该项目时间紧、工作量大,很考验人,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做得快。
“现在消费者对烘焙面包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此次我们考试的内容,要求无糖、无油、五谷、六谷面包,也是应市场对这类健康烘焙食品需求变化而设置的。”李志秋补充说。
而在另一边时装技术项目赛场,赛题设置也结合了人们不断提升的对时尚衣着的诉求。选手需要综合运用服装设计、制版、排料、制作和熨烫等多种技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款式设计、半身裙制版排料、立体裁剪和女装设计制作四个模块,同样要争分夺秒。
“今天比的是立体裁剪,选手要根据现场抽取的图片样式进行裁剪,考验我们对面料把握、对服装整体结构、对现场设计的能力。不过好在每个模块的内容平时都有训练过,发挥还比较稳定。”来自北京工贸技校的2019级学生高子怡说。
她表示,时装设计的市场还在不断增长,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也更综合。“现在赛程过半,我没那么紧张了,通过这次比赛,发现自己在时装技术各方面都还有提高空间,希望能不断加强自己的技术水平。”高子怡说。
综合考验技术、体能和审美
园艺项目的“地盘”很大,只见砖头、石材、树木、草皮等材料堆放在赛场,选手们忙着砌墙、搭台、种树……“园艺专业虽然看起来工作辛苦,但就业前景十分可观。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后对园艺方面的需求将越来越多。”项目解说员、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教师刘军智说。
此次园林项目的考题要求两名选手在3天内实现小园林的设计和制作,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砌筑花坛、景墙,铺装园路、平台,并搭建荫棚、凉亭等,还要营造小型水池或喷泉等水景,最后利用各类植物造景。整个过程不仅考验选手的艺术审美,更考验其体力。
“更难的是精准。”刘军智说,每个比赛工位的沙坑面积达49平方米,在此上面构筑、搭建出来的场景,要求与题目图纸的误差要在2毫米之内。“天然石材搭建本来就不简单,选手还要进行打磨,将拼接缝的大小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经过这样的训练和比赛,培养出来的园艺技能人才才能更好服务城市美观事业。”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也渐渐走进了人们的城市生活。在国赛精选项目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的比赛场地,1支队伍中的2名参赛选手正在紧张地验证着自动驾驶实车的故障是否排除完毕,一旦确认无误,他们将带着车辆到一块专门的场地进行综合道路测试。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是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我们这个项目便是顺应了这些趋势。”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联络员贺汉明说,要能实现汽车自动启停、自动紧急制动、红绿灯识别等功能,并确保全过程的行驶安全,才能真正使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这次全国性的技能大赛能够吸引更多的一线技能人才关注,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推动力,这也是举办相关赛事的意义。”贺汉明介绍,近两年来开设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其所在的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也将于明年开设相关专业。
■聚焦
20项“中华绝技”大比拼!
高铁工人蒙着眼睛,靠着手的触感就能迅速摸到钥匙齿的特点,并蒙眼制配出钥匙;一根中药材防风,几秒内就被切成蝉翼般的薄片;一件高30公分的陶瓷花瓶身上,淡绿色的绣球花叶和花错落有致,而绿叶的脉络、纹理竟是由一部近10万字的《资治通鉴》微书构成……这些都是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期间展示的“中华绝技”。
此次大赛收到“中华绝技”报名参演项目171个,涵盖高新技术、手工制作、艺术创意等六大行业领域,最终选出20项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中华绝技”现场展演。大赛期间将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并在大赛闭幕式上揭晓、颁发证书。
一些“绝技”大师还借活动的机会积极招揽“徒弟”,纷纷表示,很多传统技艺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和文化内涵,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学校和年轻人的重视,让更多人来学习和传承技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芝文创新将诗、书、画、陶瓷融于一体,现场展示了“陶瓷微书”。在他看来,这种技艺具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需要学习者能静下心来沉淀,往往一件作品要花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才完成。同时学者基础要求也较高,需有绘画、书法、审美、陶瓷等方面素养。希望这次大赛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这种技能,并愿意投身学习。”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黄鸿基 肖文舸 黄叙浩
本栏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肖雄 见习记者 许舒智 金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