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实体经济的 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见效, 未来将探索长效机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6月1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出台。时至今日,已有半年,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如何?

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中国金融》发表《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一文披露相关进展。文章披露,截至2020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4.7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2.3万亿元,同比多发放7961亿元。

“随着各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逐步显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融资难融资贵得到有效缓解。”刘国强称。

刘国强还提出,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直达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和目标要求,预计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将呈现长期化趋势,但直达政策工具也将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直达实体经济政策不能简单理解为‘短期疫情对冲工具’,其内涵在于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长期支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两项直达工具的三大特点

根据现行人民银行法,央行并不能直接贷款给实体企业。但由于疫情影响严重,政策时滞可能会造成经济主体的困难,因此央行创新政策工具:通过引入SPV,与地方商业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或“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合同”,对商业银行满足条件的信用派生进行支持。

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是指,央行提供400亿元资金,并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利率互换协议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激励资金约为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的1%。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精准缓解了小微企业到期还款压力。”刘国强表示,“截至2020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4.7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披露,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按月操作,合计对地方法人银行6-9月延期的4695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提供激励资金47亿元,惠及50万家小微企业。

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是指,央行提供4000亿元资金,通过特定目的工具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合同,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优惠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央行通过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按地方法人银行实际发放信用贷款本金的40%提供优惠资金,期限1年。

“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银行发放贷款时,一般要求抵押担保,而小微企业又普遍缺乏抵质押担保。这一工具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因缺乏担保品所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刘国强表示,截至2020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2.3万亿元,同比多发放7961亿元。

“在当前环境下,可能结构性货币工具更重要。这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新工具更有针对性、更灵活。作为中小银行,我们对两项工具非常欢迎,之前的再贷款我们也有积极参与。”华南地区某城商行副行长表示。

刘国强表示,这两项直达工具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关联,确保资金高效直达实体经济。随着各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逐步显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2020年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3%,连续8个月创有统计以来新高;2020年1-10月,普惠小微贷款增加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

相较既有的传统政策工具,两项直达工具都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市场化,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激励,但央行不直接给企业提供资金,也不承担信用风险;二是普惠性,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享受人民银行提供的支持;三是直达性,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直接联系,确保精准调控。

支持范围或拓宽

近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形式不断创新,成为央行的重要调控手段。例如PSL、TMLF、CBS等。今年在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央行进一步加大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力度,包括定向降准、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也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的复杂环境,银行货币创造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能力容易受到约束,银行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出现梗阻。”刘国强称,“此时,仅靠总量调节,不仅很难有效发挥作用,还容易带来加剧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只有调整好结构,才能实现更好的总量调节效果。”

对此,刘国强指出,下一步,宏观层面要搞好货币政策跨周期设计;微观层面要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如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直达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较多,需要货币政策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伍超明称。

刘国强还指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设计和创新具有撬动作用的直达工具。今年两项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支持小微,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支持范围可能会拓宽。

伍超明表示,预计拓宽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领域是一个长期趋势。为实现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创新力度和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因此,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需要长期支持的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都是重点支持对象,需要直达实体政策工具的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志锦 上海报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