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引入名校办学,岂可“挂羊头卖狗肉”?

“引入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当你看到某楼盘打出这样的招牌,你会不会心动?

很多家长都经不住如此诱惑,掏空积蓄试试运气,但很可能踩进了坑。日前,某地一所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负责人承认,学校是空挂名头,只向对方支付品牌冠名和管理费用而已;而在某地,由于当地教育规划调整,引进的名校落了空,由此引发数百名业主维权。

这揭示了一些名校合作办学过程中“野蛮生长”“变形走偏”的问题。

古有孟母“择邻而居”,今有“择校而居”。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重视,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了地产界“香饽饽”。为了实现一出家门便能享受优质教育,郊区楼盘积极联姻老牌名校资源,在楼盘中新造起一座名校新校区,已成为普遍现象。

从具体方式来看,许多是开发商建设,移交教育局管理,属于公办系列;有的是企业出资,和名校联姻,属于民办系列。当然,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只要让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落地生根,教育成绩得到印证,对家长来说都是值得尝试的事。

问题在于,某些学校挂上名校招牌,只是借助“名校光环”加持,而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表面上看,教育局解决了入学问题,地产商赚了个盆满钵满,冠名学校也获得了管理费。但实际上,各方“豪赌”的背后,很可能是多输的局面。

比如,老牌名校如果只收钱不参与管理,非但不能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很有可能是自毁长城;而地产商将会发现,房价不仅没有溢出空间,而且很有可能伤害自己的口碑;教育部门监管不力,也必将面临复杂的后续问题。

这提示我们,真正的名校合作办学,应该使学校管理、师资等教育资源共享互通。这要求各地严格把关、加强规范,对“名校办民校”现象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同时要强化标准、提升监管,切实防止“挂羊头卖狗肉”等炒作和噱头。

概而言之,教育是个慢行业,冠名挂牌、联合办学只是提升办学质量的路径之一,扎扎实实练好教育基本功才更重要。一些地方出现“挂牌办校”有名无实、地产商办校成“售楼招牌”等问题,归根到底是太沉迷于套路,丢失了教育的初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