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你好 中国来了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苍穹,发出“天问”。2000多年后,由此命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太空中长途跋涉295天后,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精准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火星将来是否适合人类居住?”这是人类探索火星的最重要动机之一。问题的答案,则需要通过对火星表面和近表面环境的详细探测来获得。

而今,火星上的探测器正尝试告诉我们火星的过去和现在。同时,它们也是人类寻求第二家园的先行者。我们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将有能力亲自前往这颗红色星球,并继续踏上探索更广阔的未知星辰大海之路。

火星,被认为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平均赤道半径为3398千米,约为地球的1/2;公转的周期是687天,约为2个地球年,质量是地球的11%,重力是地球的1/3……但这也是一颗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

但上述的“恶劣环境”,在宇宙层面其实算不得什么。

对于天问一号和祝融号来说,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表面物质组成、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物理场与内部结构,是它们的主要任务,这也是火星探测的热门领域。

科学家希望,从这些领域获得足够多的成果,来进一步认识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另一方面,我们对火星了解越多,也越有把握踏上移民火星之路。

火星的内核已经熄灭了。随之而来的是磁场消失、大气散失。对于人类来说,重启一颗熄灭的行星近乎神话,看不到任何可行性。无法重启火星,人类也无法在火星上重新造出接近地球的大气。在这种情况下,移民火星,更可行的方案是封闭式基地——类似电影《火星救援》所展现的那种。

从任何领域考量,移民火星,人类的科技水平还远远不足,工程中的未知困难也难以预计。但这毕竟是人类走出母星、走出地月系统的重要一步。到火星基地建成之时,深埋于火星沙尘之下的“祝融号”等先行者,将会是人类探索史上最重要的文物。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屈原在《天问》中向人类和宇宙发出深沉叩问。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前行的脚步永不停歇。脚踏实地、自立自强,勇攀创新高峰,不断为人类作出新贡献——这,就是新时代中国人最坚实有力的回答。

离开地球295天

天问一号走过的旅程

●7月23日

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正式开启中国人自主探测火星之旅。

●8月2日

天问一号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

●9月20日

天问一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

●10月9日

天问一号完成深空机动。探测器的飞行轨道变为能够准确被火星捕获与火星精确相交的轨道。

●10月28日

天问一号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

●11月17日

天问一号飞行里程突破3亿千米。

●1月3日

天问一号飞行里程突破4亿千米。

●2月5日

天问一号完成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

●2月10日

天问一号实施近火捕获制动,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

●2月15日

天问一号成功实施捕获轨道远火点平面机动,将轨道调整为经过火星两极的环火轨道。

●2月24日

天问一号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5月15日

天问一号成功在火星着陆。

●2020年

●2021年

南方日报记者 王诗堃

本版绘图 郜 曈

策划统筹 张志超

版式统筹 邱洪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