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何以刷屏?

学生时代,有一种恐惧叫“熟读并背诵全文”,谁曾想,如今不少人主动要求在一篇课文后加上这一要求。

6月26日,有网友发现,统编新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有篇课文名为《太空一日》,作者正是首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文章被发到网上后仅数小时转发上万,引起大量关注。

《太空一日》属于传记文学,杨利伟以第一视角详细讲述了自己进入太空前后的经历及感受。飞船升起时产生26秒共振,“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让人切身感受到中国航天第一人孤身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飞船经过首都北京上空时,便想到“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朴实的语言流露出对山河故人的真情实感;对神秘敲击声“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展现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文章本身看,《太空一日》给人以载人航天、科学探险、英雄榜样等多重延伸思考空间。

这篇文章在当下走红,颇有获得阶段性成就后“回望来时路”的感觉。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出征太空,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从“小舱”到“大家”,从“归途惊心动魄”到太空“闲庭信步”,杨利伟曾点赞,空间站这个“家”太大,太羡慕他们了。杨利伟的羡慕、对《太空一日》的重温,都是在今昔对比中感叹来时不易,很有历史感。

《太空一日》刷屏,实际上是网友对航天事业进步的认可,对伟大探索精神、航天精神的敬佩。它被编入2018年修订版语文教材好几年,却在当下“出圈”,是传记文学与时事呼应后产生的共鸣与情感共振。网友一边围观“天上也能骑动感单车、用上太空Wi-Fi、吃上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航天招牌菜”的太空趣事,一边通过《太空一日》致敬前辈们的艰苦探索,赞叹“真实的故事远比小说精彩”“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才真正明白他为什么是英雄”,凸显了真实、奋进的力量。

这是一节面向全民的航天简史课、科学探险精神培育课。比起艰深晦涩的科普讲解,《太空一日》以第一视角细腻刻画了杨利伟经历的5次意外和应对,使读者更容易置身其中,感受航天员面对的生理心理双重考验,直观感受到他们面对困难时的沉着冷静,进而深入领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文|杨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