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稳投资的重要内容,吸引利用外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据了解,苏州太仓市已吸引了3500多家外资企业集聚发展,当中包括300多家德国企业,被誉为“德企之乡”。
过去几十年,太仓紧紧围绕外企的实际需求,通过推动“双元制”职业教育,构建良好政商关系,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构建适合外企发展的“生态圈”,在外企中形成了良好口碑,对外资吸引力持续增强。
作为外资投资大省,当前广东正大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大多元市场开拓和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力度,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新提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为外企发展“订制”合适的营商环境?为解答这一问题,南方日报调研团走进苏州太仓市,了解其吸引利用外资的经验。
补人才短板▶▷以“德国标准”培训本土工人
从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新年伊始,太仓迎来了新法实施后首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1月3日上午,“太仓星光医院有限公司”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成为落户太仓的数千家外企之一。
从1987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太仓环球皮革有限公司设立,过去30多年,把握经济全球化机遇,太仓持续构建良好营商生态,累计吸引3500多家外企落户,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吸引利用外资是一项系统工程。早在1991年,太仓便成立了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从单纯的招商引资延伸至对外资企业的协调服务和规范管理。
以对德合作为例,为满足德企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太仓从德国引入“双元制”职业教育,在2001年创办国内第一家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的职业培训中心,把人才培养与对德合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德企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太仓中专与德企海瑞恩的深度合作是“双元制”教育发展的缩影。“2013年开始,我们与海瑞恩进行数控专业一年制的培训合作,效果很好。”太仓中专校长丁亮介绍,这种合作赢得了企业对太仓职业教育的认可,到了第二年,海瑞恩就提出全面深化合作的五年制培训计划。
目前,太仓高新区已相继建立中德培训中心等十大“双元制”教育培训基地,构建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多层次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累计培养了1万多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和太仓相似,广东佛山是一座有着浓厚职业教育氛围的城市。2016年,佛山市政府出台了《佛山市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实施方案》,提出建成具有佛山特色的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市的目标。为此,佛山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强化部门协作▶▷让外企“宾至如归”
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是太仓吸引外资的另一重要砝码。作为县级市,太仓行政层级少,为多部门协作招商创造了条件。
在太仓,招商涉及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多个职能部门。在项目落地前,招商部门会先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为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提前找到解决方案;项目谈判由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拍板解决,解决落户项目后顾之忧。
而对于已经落户的外企,太仓市提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着眼于满足企业的需求。为此,太仓高新区招商部门安排专人与外企进行“1对1”服务,以此减少行政对企业经营的干扰。
文化交流是太仓吸引外资的一大特色。为了让外企高管和员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太仓每年举行啤酒节、中德足球赛、乒乓球赛、马拉松比赛,举办或承办大型交流会,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化。
除了引进来,太仓还积极走出去,自2008年至今,先后到德国斯图加特、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柏林等地举办“太仓日”活动,面向当地企业推介太仓营商环境,并把太仓娄东画派、江南丝竹等传统文化带到国外。
一系列举措让太仓在外企中形成了良好口碑,推动外企集聚发展。“太仓有300多家德资企业,还有很多外资和本地的企业,完备的产业布局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反应速度有很大帮助。”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接受采访时说。
1500公里外,佛山与太仓的对德合作几乎同步启动。2012年,佛山从“工业服务”切入,挂牌成立中德工业服务区,立足服务本土产业经济,加强政府在对德合作中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方向把控功能,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如今,太仓的外资企业已经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物流商贸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
政策红利释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回看广东,2017年底,广东发布了《广东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外资十条”),从市场准入、财政奖励、用地保障、研发创新、金融支持等十个方面,推动广东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全省深入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在用地保障、人才支持等方面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大幅提升了对外资的吸引力。
根据统计,2019年前11个月,广东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项目)13147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00亿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名。同时,来粤投资的外资新项目呈现高端、创新、智能的特点,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截至2019年11月底,广东省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7.85万户,户数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外资是拉动佛山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2019年,佛山公布了《佛山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优化对落户外资企业的资金奖励和土地供应。此外,佛山还连续发布优化审批、口岸营商环境等新政策,便利外企创立与跨境贸易。
系列举措为外企在佛山的发展注入了信心。日本东丽株式会社短短两年时间内在佛山投资了纺粘无纺布项目和节能环保水处理膜项目,“政府的支持政策和后续服务做得非常好,让我们在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中找到发展信心,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明天。”东丽株式会社常务理事首藤和彦说。
■佛山实践
成立城市联盟
搭建中德工业城市“朋友圈”
制造业是佛山立市之本。近年来佛山基于雄厚制造业产业基础加强对德合作,旨在对标德国工业4.0,汲取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好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型升级,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依托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对德合作突破不断,先后引进汉诺威展览公司参与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佛山机器人学院作为汉诺威机器人学院的首个海外分支机构运营;美的收购德国明星机器人企业库卡共同打造智能科技园区……
紧跟市场步伐,佛山市政府层面的对德合作也取得了重要突破。2016年,佛山牵头成立了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为加强对德合作搭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经过3年建设,如今包括太仓在内,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已吸纳43家成员城市加盟,成为中德工业城市“朋友圈”汇聚地。
自成立以来,城市联盟通过组团互访、参展、举办论坛等形式,加强企业间互动对接,已服务推动多个成功合作案例,包括美的库卡合作项目、亚琛工业大学机床实验室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广东—亚琛工业4.0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盘锦与路德维希港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柳州开宇塑胶机械有限公司与德国东源咨询公司合作等。
■专家声音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增强产业竞争力 提升外资吸引力
面对新一轮全球产业竞合,广东要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力,需要用好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国家级战略平台,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国际产业合作也讲究“门当户对”,只有当自身产业强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创造更大的合作空间。中国制造以往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与发达国家先进产业对接的机会少,缺乏平等合作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本身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珠三角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澳门拥有高素质人才和国际化视野。通过城市组合,能够形成资源优化配置的城市群和城市网络,抱团对外将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从拓展外部空间的角度来看,大湾区的建立就是要与国际接轨,形成一个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国际经济合作平台。
包括佛山在内的大湾区城市要保持产业竞争力,需要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强化对外资的利用,吸引全球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落户,把开放合作与自身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借助大湾区这个平台,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拓宽对外产业合作空间,加强对外企的吸引力,形成互惠互利的携手合作关系。
撰文:孙景锋 王雅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