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广东省教育厅日前通报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要求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任何学校不得优先遴选,提前“掐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保证公民办学校“一碗水端平”,引导双方平等而各有特色的发展?失去生源优势后,民办学校将何去何从?
民办学校“提前掐尖”不再可行
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是为了保障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权利。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所有公民办学校都要严格遵守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按照地段对口入学、小学对口直升、多校划片或电脑派位摇号等方式入学,其中心思想都是“就近,随机,公平”。
过去,由于可以“提前掐尖”,具有明显的生源优势,部分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步提高,成为家长学生们追捧的目标。
“这种生态是不健康的,必须改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说,公办民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要一视同仁,没有特殊政策。
一视同仁体现在多个方面:一律不得组织秘考、面试、评测、选拔;一律不得将各类成绩、证书与入学挂钩;一律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一旦发现违规招生,一律严惩不贷。
吴颖民认为,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接下来都要为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而努力,“在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入学后采取分层教学等形式,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也可以让社会培训机构作为补充;在政府层面,可以通过学区化管理、集团化管理来实现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未来是教育特色和质量的竞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的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教育主办部门的支持。
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广东已成为全国民办教育第一大省,民办学校在校生超725万,在校生比例接近全省学生的1/3。然而,在教育均衡的大要求下,政策逐步收紧,下一个时期的民办教育将何去何从?
教育专家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都应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两者间不存在生源的竞争,而是教育特色和教育质量的竞争。
相比公办学校,民校多数规定学生住校,有着更规范全面的管理,学生有更规律的作息;办学经费和体制方面的灵活性,能给优秀教师更多的激励,更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这都是民校的优势所在。
广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旗下既有公办校也有民办校,作为掌门人的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很有发言权。他认为,义务教育阶段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政府也应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让民办教育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原因在于,与公校依赖财政支持不同,民校靠收学费来生存,压力更大。
“通过调整思路、调整心态,加强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只要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选择,我觉得民办教育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全汉炎说。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马立敏 实习生 聂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