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十二时辰

省疾控中心现场调查人员准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本栏图片由省疾控中心提供

全省确诊病例数仍在上升,数字每一次跳动都牵动着大家的心。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前线,广东省疾控中心里是怎样一幅景象?

传防所副所长、党支部委员李剑森把自己的私人电话留给惠州首例康复者,指导患者及其家人如何科学开展居家隔离;院感控制指导组组长林立丰、副组长钟昱文和同事们在千余间基层医院中奔忙,为一线医护人员筑起院感“守护盾”……

随着疫情发展,省疾控中心越来越多的党员模范从工作岗位中涌现,带动干部职工投入一线,联动各地开展现场调查、院感防控、密接追踪等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记者蹲点驻守,还原省疾控中心的“十二时辰”。

◆丑时 1:00—3:00◆

“我们不怕”

经过5小时的复核,广东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样本在凌晨1时多确诊了。检验人员梁丽君和宋颖超把结果反复比对检查了好几遍,确认无误后立刻提交。

“我们不怕,因为中心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预案,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岗位,对每一份样本负责。”梁丽君说。

来自全省各地的病例样本都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污染源,必须在特定的实验室,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等待结果,实验人员经常要连续工作5—6个小时。

◆寅时 3:00—5:00◆

“任务重,时间短”

1月27日,省疾控中心分离出广东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

“任务重,时间短,早一点分离出病毒,我们就能早日获得对抗疫情的有力武器。”病原微生物检验所主任技师郑焕英说。

为迎战疫情,省疾控中心成立了多个专项工作小组,郑焕英是病毒培养组的组长。他带领团队做好了前期筹备工作,准备了3种不同的传代细胞系。在获得国家批复后,团队马上多管齐下,成功在实验室中分离和培养病毒株。

◆卯时 5:00—7:00◆

连续工作成了家常便饭

病原微生物检验所副主任医师邹丽容的丈夫是医生,夫妇两人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接到单位的任务通知,她和丈夫轮着开了12小时的车从老家回到广州,到达时已是凌晨5时,到家没休息多久就直奔单位。

随着病例数的增加,需要复核确诊的样本量也在上升。实验室人员愈发忙碌起来,连续工作变成了家常便饭,对他们的身体和意志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辰时 7:00—9:00◆

把私人电话留给患者

1月24日(大年三十)早上,李剑森和同事驱车从惠州赶赴汕头,处理汕头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爸爸在外面加班,一定在12点前赶回来吃年夜饭。”李剑森给电话那头女儿许下承诺。

奔波在路上,已成为李剑森这段时间的日常。此前一天,他在惠州接触了当地首例确诊感染者,75岁的易先生。目前,易先生恢复情况良好,已经出院。

易先生来自武汉,和夫人一起在医院被隔离。易夫人的哥哥是惠州人,也正在家自我隔离。后来,易夫人可以离院自我隔离了,但去哪儿、怎么走,人生地不熟,一时也想不到办法。

所幸,李剑森在调查过程中把自己的私人电话留给了这家人。通过电话,李剑森很快协助安排了车辆和社区人员,将老人接到哥哥家,指导他们开展居家隔离。

省疾控中心传防所工作人员到基层医院助力疫情防控。 

◆巳时 9:00—11:00◆

“基层同志确实辛苦”

在现场,现场调查与疫情分析组组长康敏秉承一个观念:决不能因战斗而减员!为了降低工作人员感染的风险和防护用品损耗,我们会第一时间判断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并针对性地提供指导意见。

“我们省疾控人员出发前,一般已经掌握了初步调查的情况,到了现场后再召集地方疾控、医护人员等一起讨论,并做好指导和评估。”李剑森介绍,除此之外,他还要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者的行踪,寻找密切接触者,并安排基层疾控人员跟进。

“基层同志确实辛苦。”李剑森说,基层疾控人员是流行病学调查的主力,要承担采样的风险,还要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对能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午时 11:00—13:00◆

“我们为一线的同事服务”

省疾控中心建立了严密的健康监测工作方案,从门卫岗开始,严格为进入中心大院的人员测量体温,全过程记录和监测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保障“防疫铁军”的健康安全。

“一线的同事为抗击疫情服务,我们为一线的同事服务”是后勤保障同志的心声,一线的同志战斗了多久,他们就提供了多久的支持。从健康监测到网络安全,从信息支持到车辆调配,从联络各地市到协调应急物资储备及采购……整个中心的有序高效运转都离不开他们。都说疾控人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守护公众健康,综合统筹后勤保障是所有守护者背后最坚强的支撑。

◆未时 13:00—15:00◆

全副武装的“太空人”

微检所所长武婕带领彭晓放等实验人员走进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更衣室,专注地穿上层层隔离服。这套从头到脚的武装,每穿一次起码要花费半小时。

穿戴完毕的几位“太空人”走进缓冲区,互相检查全身装备是否完整、安全。他们即将步入的是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里面培养了多种高致病性的病毒和细菌。

病毒是长在传代细胞中的,随着时间推移,细胞会成长、传代、衰老,病毒株的情况也在时刻发生变化,实验室人员必须定期进入实验室进行观测和干预。

虽然已经取得了首株病毒株,但接下来病毒分离依然是工作重点。“对病毒的研究不是一株就能够完成的,假如病毒发生变异,后面的每一株都很重要,要尽可能多分离。”病原微生物检验所主任技师郑焕英介绍,他们还要对已经分离出来的病毒进行扩增,丰富种质资源库,以配合未来的药物筛选或者试剂研发。

◆申时 15:00—17:00◆

发布会回应市民关切

1月21日下午4时,广东举行了疫情首场新闻发布会,这也是全国最早的抗疫专场发布会。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何剑峰是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专家组成员。和他一起坐在发布席上的专家,还有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以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黎毅敏。

从1月27日开始,广东连续召开抗疫新闻发布会,何剑峰、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等专家多次回应市民大众关注的问题。

“广东发布了一级应急响应之后,在出行、市民的饮食、日常生活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请问何剑峰主任,对市民有哪些建议?”记者提问。

“我省加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尤其源头防控、综合治理的措施,希望充分发动社会、发动群众,动员一切防控力量,全力做好防控工作。”何剑峰说,“我们建议,市民尽可能待在家里,减少与外面接触的机会,如果一定要去,建议戴口罩,回家马上洗手。饮食方面可以正常均衡饮食,注意过年吃得别太油腻,千万不要吃野味。”

◆酉时 17:00—19:00◆

“我们都习惯了”

下班时间已过,院感控制指导组组长林立丰和副组长钟昱文仍在奔赴基层医院的路上。

“各个工作组中,我们对接的部门应该是最多的,光是各级医院就有千余家。”钟昱文说,他的其中一个工作重点就是现场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做好院感防控工作,建立院感防控队伍。“忙起来的时候,有的同事在2天内跑了8家医院。”

现场指导,包括医院设立发热门诊、接收病人、入院的整个流程,甚至包括隔离病房里面的环境学监测。

谈及这段时间的奔波劳碌,钟昱文一笑置之:“说实在的,我们都习惯了。每次疫情到来,我们都必定全身心投入。还记得防控MERS时,我在惠州连续奋战16天,一直没回家。”

实验室人员忙碌工作。

◆戌时 19:00—21:00◆

奔赴各处现场提供指引

除了奔赴各处现场,钟昱文和同事们还要负责一些重点场所的消毒杀菌工作,制定政府、学校、餐厅等场所的消毒隔离指引,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科普宣传。

连日来,省疾控印发了关于家庭、机关单位、公共交通工具、农贸市场等场所的感染预防指引和卫生清洁指引,为各单位和广大市民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性意见。

接下来,应对返程高峰、企业复工和大中小学开学,相关的指引也正在完善中。

◆亥时 21:00—23:00◆

数十通电话接完,嗓子已经干哑

疫情和紧张情绪一并蔓延,省疾控中心的值班电话进线数明显增加,一个班次中可能要接到数十通电话,内容包罗万象。

“我是单位食堂负责人,想了解食堂的消毒防疫措施。”

“我有一祖传秘方,可能对病毒有效,能否送到省疾控检测?”

“老板让我们明天就上班。你们可否建议工厂不要这么早复工?”

……

这一夜值班的是质量技术部副部长陈文胜。他一边细心地将来电人员的需求详实记录,一边耐心地为来电人员释疑解惑。数十通电话接完,陈文胜的嗓子已经干哑。

省疾控中心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在这个小房间里值过班。这份工作在岗位职责以外,大家却未曾有过一丝怨言。

◆子时 23:00—1:00◆

眼睛几乎不离电脑和手机

零点过后,疫情管理组的工作还在紧张进行,这里每日实时跟进监测疫情和舆情动态,收集汇总病例信息,分析流行特征。

疫情分析组副组长钟豪杰说:“我们每天收集汇总全省的病例数据,形成2期疫情报告。眼睛几乎不离电脑和手机,大家都点了几天眼药水了。”

这里还是疫情研判的“主脑”,省疾控中心坚持每日组织专家会商研判疫情形势,及时开展深度的专题疫情风险评估,精准提出防控措施,为全省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子时过去,已伏首工作10多个小时的他们互道一声好,走进茫茫夜色中。在他们身后,另一群疾控人接替岗位,抖擞精神,开启新的一天。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实习生 聂嘉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