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论道·湾区举办首场战疫专题讲坛,科学家共论科技与疫情

8月23日,2020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在广东科学中心拉开帷幕,作为特色活动之一,由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科学中心等主办的格致论道·湾区首场战疫专题讲坛线下开讲,从人类传染病史到百万年前的病毒追踪,从心理危机干预到AI药物筛选,5位演讲嘉宾现场共论科技与疫情。8月29日,本场讲坛全程视频将在南方+客户端等平台首播。

人、动物与自然“同一健康”

“人类超过70%的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人类健康不单单是人类的事情,还跟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密切相关。”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说。

作为“非典”期间世界卫生组织特邀专家,陆家海曾深入抗击“非典”、禽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第一线,花了20年追踪人类发展史和传染病的关系,建立重大疫情预警系统。他从历史上的鼠疫说起,用生动的语言揭开人类和大自然、动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

陆家海向观众介绍了“同一健康”理念。“要想实现人类健康,必须同时实现环境健康、动物健康,这是传染病防控的新的理念。”陆家海说,该理念强调的是多部门、跨地区、跨学科交叉合作。他介绍,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个村庄,该理念曾成功阻断亨德拉病毒在蝙蝠、马匹与人类之间的流行。

病毒与人“亦敌亦友”

病毒不断“滋扰”人类,如何面对?“扑上去”看清它!这是长期“痴迷”于病毒研究、2020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汕头大学·香港大学联合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朱华晨给出的答案。

在朱华晨看来,研究病毒和人类的关系是探索生命起源的钥匙。“千百万年来,正是病毒的存在塑造了动物体精妙的免疫系统,改变了人类的基因,让哺乳动物进化出了胎盘。今天,我们还能利用病毒生产疫苗、治疗肿瘤、对付超级细菌。”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阐释道,“聪明”的病毒应该是友好的,只有“人畜无害”的病毒才能“人丁兴旺”。而在长期与病毒的抗争中,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强壮。

朱华晨说,病毒同样是不断演化的,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做好研究,搞清楚这些“似敌非敌、似友非友”的病原体。“人们通过各种现代生物学技术去开发疫苗、药物、单克隆抗体,都是为了实现与病毒更好地共存。”

超级计算机助力药物筛选

神农尝百草,是一个好办法吗?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金钟看来,超级计算机在帮助筛选药物这件事上,显然更“在行”,也更为安全。

“要找到使病毒失效的分子,至少需要几百万次的尝试,传统方式要耗费长达数月的时间,而超级计算机可以让药物筛选时间大大缩短。”金钟打比方说:“我们可以理解为药物筛选的过程中有成千上万把可能的钥匙,超级计算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对的钥匙。”

“在疫情应对中,新药研发和高性能计算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金钟透露,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有关单位,在疫情科研攻关中已开展“老药新用”药物筛选的有关研究。今后,生物医药的超性能计算还将在个性化创新药研发、个体化用药方案制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 卞德龙

实习生 叶楚翘 通讯员 蔡浩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