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9月2日,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颁奖大会。38个技术领先、市场潜力大、专利价值培育工作开展较好的专利创新项目获得大奖,大批团队通过参赛提升了专利布局意识与能力,同时提升了影响力、获得了投资。
“赛事自启幕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共658个项目报名参加,较上一届同比增长了50%。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角逐,最终选拔出38支优秀队伍获得决赛大奖,奖金总额达256万元。”据大赛执委会介绍,根据专利资产专业评估情况,大赛五十强项目专利组合资产最高评估价值达51亿元。
“这是粤港澳知识产权合作的重要活动,是粤港澳三地携手强化知识产权支撑创新发展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局长麦教猛表示,希望粤港澳三地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
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记者注意到,本届大赛658个参赛项目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首届大赛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了双提升。
“此次获奖的‘基于ESLAM技术的智能清洁机器人专用主控芯片’技术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相较于迭代产品,它的运算速度更快,功耗更低,集成度更高。”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姜新桥告诉记者,对芯片行业来说,高价值专利培育及布局能够通过上游机器人核心芯片,带动下游机器人整机产品的研制与销售,共同培育机器人产业发展。自2014年成立至今,一微半导体围绕芯片底层核心技术已经申请了700多项知识产权,在全球清洁机器人领域已经被国内外几十家知名品牌客户采用。
姜新桥表示,希望通过自主研发,加强在芯片行业的技术提升和专利布局,借助湾区优势为国家芯片行业发展做贡献,解决卡脖子的关键问题。
谈及专利布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斩获本届大赛成长组金奖的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深有体会。“我们的产品销往全球各地,只有专利布局早一步成功‘出海’,才能保障公司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全球畅通无阻。”TCL集团全球研发中心总经理陈乃军告诉记者,专利布局对于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单个点对点的专利申请往往很难对核心技术形成强有力的保护。当企业围绕核心专利形成一系列的专利布局,才能加速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或技术链,提升产品在该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大湾区拥有很多优秀的科研力量,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平台、活动,和企业、高校强强联合,做一些前沿的技术、材料、应用方面的探讨,把资源集中起来,形成非常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做到真正的产学研一体化,支撑中国企业能够走向全球。”陈乃军表示。
促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赛中,共有4个来自港澳的团队项目获奖。其中,澳门大学的“基于自噬调控的抗肿瘤新药开发”项目获初创组优秀奖,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自噬抑制的肿瘤耐药逆转剂的空白,有助于进一步推广自噬调控剂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在参赛之前,我们课题组做了大量的专业研究,但在专利申请、培育布局等方面仍欠缺经验。比赛过程中,主办方多次邀请业内专家开展线上线下的专业课程函授,帮助我们积累了许多专利申请与保护方面的知识。”澳门大学课题组项目组长董雨告诉记者,以前团队对于高价值专利培育与布局的理念不强,一般围绕某个技术仅申请一个专利;此次通过参赛培训,拓宽了思路,学会从横向和纵向进行专利申请,形成产业专利集群,这样既有利于保护自身科研成果,也能更好地推动专利成果转化,走向市场。
为了帮助更多的参赛项目走向市场,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生根,本届大赛颁奖现场还举行了获奖项目投融资对接会,部分获奖团队进行了项目路演,与中金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粤科母基金管理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启迪中心、华金证券、华金保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20多家投融资机构代表进行了交流对接。其中,广东工业大学“面向超精密制造装备的长行程纳米定位平台”项目与广东守正股权投资基金达成合作,基金意向投资800万元,占股10%;中山大学“名优中药猴耳环抗耐药细菌的研究应用及专利布局”项目获得广州白云山花城药业公司对接投资600万元。
“专利价值评估难一直是‘知产’变资产的困境所在。为此,本次大赛特别为五十强参赛项目开展系统的专利资产评估,使得参赛者更清晰地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与无形资产的力量,为参赛者今后进行知识产权同资本的对接,提供了方向及提示。”香港浸会大学知识转移处项目主任业鸣宇表示,大赛使得三地的专利有一个专业的评估与统一的标准,可以促进三地知识产权合作交流。
此次大赛的百强项目中,14%的参赛主体为高校。如何加快科研成果走出校园,走向市场?“传统的产学研培育和合作方式,主要是简单的专利买卖与转让。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赛,筛选出高价值的专利,以投融资的合作形式,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本次大赛评审专家之一、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广东办事处总经理谢博建说。
港澳高校在产学研方面的做法也值得内地高校参考借鉴。澳门大学有专门的知识产权转化研究中心,为科研团队提供服务。“我们科研工作者撰写专利申请的能力较为薄弱,该中心会有专业人士去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内地和国际专利申请的书写。”董雨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澳门大学研究服务及知识转移办公室会定期举行培训和课程论坛,邀请学术人员参加,学习专利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
“香港浸会大学知识转移处致力于促进大学与产业协作,提供人际网络、资金及创业培训等支援,推动产学研发展,促进大学专利转化应用。”业鸣宇告诉记者,为促进大学的专利转化应用,知识转移处会将专利许可给相关的企业,并提供技术支援,以最快的速度将大学的无形资产商业化;同时也鼓励校内创业培训并给予资助,通过将大学的专利技术许可给相应的发明人,支持他们自己创立公司及继续研发技术和开发产品。
“通过此次参赛的机会,我们有机会更多地了解到中国内地的专利培育环境和政府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内地专利布局与技术实施。”谈及粤港澳三地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业鸣宇建议,可在香港增设专利代理师的官方考点,既方便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考生参加考试,也能推动更多人学习中国专利法,加深对内地专利制度的认识。
“本次大赛将引导带动一批创新主体积极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工作,将吸引高水平的创业团队和高成长性专利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集聚创新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有助于推动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接轨全球经济的新支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局知识产权厅厅长郑晓敏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 王佳欣 曾美玲 实习生 宗德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