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村一法一户一策 梅州蕉岭金沙村铺就乡村发展路

位于新铺镇的金沙村是省定贫困村,从县城到金沙村仅20公里。目前全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5673.8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多元,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结合自身实际,金沙村以“一村一法、一户一策”为原则,制定金沙村帮扶规划和贫困户帮扶计划,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如今,这里的农村面貌、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变:贫困户收入稳步增长,全村各项设施日益完善,群众生活好了,村庄变美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下一步,金沙村将继续加强‘扶贫扶智’力度,树立脱贫先进的典型事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营造‘乘精准扶贫好东风,做劳动致富新农民’的氛围,推动全部贫困户稳定高质高效脱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驻村第一书记王裕新如是说。

如今的金沙村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生活好了,村庄变美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摄影:汪敬淼)

夯实基础:铺设乡村发展路

记者从蕉岭县城驱车往金沙村行驶,村中新修建的道路笔直延伸,新增的“镇通村”农村客运班线将金沙村与新铺圩镇更好连接起来。“过去有路难走,更别说客运班线,村民出行几乎靠摩托车、靠步行。”一村民说起村里的改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要致富先修路,这对于贫困的金沙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路都没修好,谈什么乡村建设,群众看了都没有热情。”金沙村党总支干部陈忠金说,农民富不富、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乡村道路是基础。

路不通,路难行,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金沙村的发展,村中不少群众都陆续往外搬,在外就业定居。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金沙村决定打破这个僵局。“当时我们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对村主干道以及周边的村道进行提升,实现全硬底化。”陈忠金说。

修路的倡议发出后,一下子得到村民的支持,外出乡贤也纷纷捐款支持家乡建设。很快一条新铺设的主村道修好了,82盏路灯也装好了。

“现在晚上出行也安全,水泥道路直接铺设到家。”群众望着村里的道路一点点发生变化,建设乡村的热情也更加高涨,在出钱出力的基础上,不少群众还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趁着干劲,金沙村不断完善村里的机耕路,实施了湖坑农村“四好”示范公路等基础工程。“这些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我们就可以发展特色产业。”王裕新说,每个村的发展基础不一样,发展思路也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当前我们正沿着道路两旁进行村庄绿化,实现村美。”陈忠金表示,现在村里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出现“返乡潮”。

改善民生:创建干净整洁村

行走于湖坑农村“四好”示范公路,两旁的橄榄已经成熟待采摘,群众自发在门前种植的花朵迎风摇曳,与远处的稻田构成一幅安谧的乡村美图。

“我们村现在已经形成人人都是保洁员,家家都是监督员,全力创建干净整洁村,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感指数。”陈忠金边走边介绍,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村上下一心,按照创建干净整洁村的标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创建美丽宜居村庄。

长期以来农村群众环保意识相对较弱,垃圾随意丢弃、柴草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对清理农村垃圾、改善人居环境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影响居住舒适感。

对此金沙村因地制宜,制定村庄规划(2018—2025年),把人居环境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事项推进。“刚开始也有些群众不理解,觉得我家里干净就好,村道他们管不了。”陈忠金说。

完成“三清”335处686吨、“三拆”92间(处)7628.6平方米,完成十八埂拆旧复垦;配备保洁员3名、环卫电动车3辆、分类垃圾箱100多个,生活垃圾实现有效收集转运处理;建成大塘面等5个污水处理池、建成1个标准化公厕,正在进行6户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在新铺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的合力推进中,一份成绩单让群众有了新的看法。

“看到全村群众都开始注重房前屋后的卫生,自己怎么能够落后,也要把房前屋后搞得干干净净的。”村民陈叔说。

近年来,金沙村借助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的契机,在上级的支持下,依托村民理事会,多方进行筹款建设了黄虞公园,改造了大塘面祖屋脏乱破旧环境,全村实现自然村供水全覆盖。

与此同时,金沙村利用自来水主管道贯穿全村的有利条件,为有意愿、可安装的贫困户,按到户到表的原则安装自来水,实现安全稳定饮用水。极大提高了贫困户的生活便利,为全村贫困户的安全饮用水打通“最后一公里”。

做优产业:走好脱贫新道路

“今天采摘的比较少,大概30斤左右。最多一天采收量达百斤,每斤以4元的价格进行保价回收。”每天清晨,贫困户林建文都会小心翼翼摘下成熟的平菇,等待采购商上门回收。

“农户只要进行管理,菌包和销售都不用担心,我们会一条龙服务。”负责金沙村平菇产业发展的李光辉说,看到金沙村的发展环境,自己一家人已经从江西搬到村里,准备大力进行平菇种植,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每天清晨,贫困户林建文小心翼翼摘下成熟的平菇,等待采购商上门回收。(摄影:汪敬淼)

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落实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等行业保障政策的基础上,金沙村推进实施长效特色扶贫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特色种养业便是其中一个。

“农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帮什么,有能力养殖的我们就鼓励养殖,不搞千篇一律。在产业帮扶方面,送鸡苗、鸭苗、菌包、送技术上门。”陈忠金说,村“两委”干部还会定期到贫困户家里进行询问,解决生产难题。

“去年我养了40多只鹅,卖不出去,我儿子又急需要钱上学,可把我愁死了。”多亏了村干部的帮助,林建文的鹅不仅卖出去了,还卖了一个好价钱。

“他们帮我对接饭店,饭店老板看我的鹅养得那么好,每斤多加4元,算下来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林建文说,得益于帮扶力量,现在他正在发展平菇种植。“目前有2000棒,可以采摘4到5次。平时就需要淋水,看温度计进行温度控制。”他说。

针对脱贫难度大、无法实现转移就业、同时缺少主要劳力的贫困户家庭,金沙村提供了3个村里的保洁员、产业扶贫基地管理员、致富带头人的产业园等工作岗位,优先吸收金沙村此类贫困户的就业,目前已有3户贫困家庭成员安置在公益性等岗位,实现稳定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有投资蕉岭县工业园为金沙村每年增加5万元收入的基础上,驻村帮扶工作队计划投入25万元建设金沙村二期光伏发电项目。预计运营投产后,金沙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从7万多元提高至10万元。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