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迭出、“智造”吸睛,工博会按下产业复苏“信心键”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期5天的第22届工博会在上海如期举行,呈现新技术新产品近500项,创历史之最。

为科技界、工业界提供四海一家的开放舞台,工博会有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赋能世界产业创新发展,助力提振全球经济复苏信心。

首发云集、火速下单,工博会折射行业新动向

本届工博会展览面积24.5万平方米,设有九大专业展,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0家企业参展。据悉,今年有近500项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国内甚至全球首发,远远高于上一届工博会的300多项。

机器人展馆里人声鼎沸。连续多年参展的新松,今年推出了“火弧”机器人智能焊接系统,中空弓形手臂减少工件干涉,可坐式或吊装,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胜任小回转半径和狭窄区域作业。新品一经亮相便受到高度关注,已有19家企业在展会现场与新松达成近200套订购合同。

美的集团带来了库卡、美云智数、安得智联以及中央空调四大业务板块,占地近千平方米,是这次独立参展面积最大的企业。其中,库卡展出了首款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小型机器人。库卡中国产品线经理郝文斌说:“它能在0摄氏度至55摄氏度正常运转,尤其适用于作业精准度要求严苛的电子行业。”

除了最热门的机器人展,工博会上还有很多看点,比如在博世力士乐构建的“未来工厂”中,智能动态物流车将物料运输、生产装配、人工智能检测等环节串联起来,借助3D摄像、投影提示拣货等技术,帮助工人更高效精准地完成生产工序。

疫情使得很多行业对智能化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思爱普数字化供应链卓越中心总监邱宪宗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工厂复工之初人不够用,如何转型成为实际问题,我们今年收到的需求比往年多得多。”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思爱普一次性展出7项产品和解决方案。

从国之重器到民之利器,中国“智造”加速跑

今年工博会上,一批国之重器集中亮相,备受瞩目。比如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本届工博会唯一特别大奖。

据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介绍,该产品攻克了50余项关键技术,助力北斗提前完成全球系统组网建设。

“北斗看似高大上,实则接地气,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应用范围包括智能手机、身份认证、珠峰测高、灾害救援等。”林宝军说,在西北,农民种土豆时犁地犁不直会出现青土豆,卖不出价钱。在犁上装上北斗接收机产品,就能实现精确定位。

值得一看的还有来自上汽集团的“5G+L4智能重卡”。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郝景贤说,融合了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的智能重卡,在东海大桥上的通行时速达到60公里至80公里,队列行驶间距缩小到17米,通行率提高50%。“10余米长的重卡在狭窄库位中整体入库成功率高达100%,倒车平均用时70秒,比熟练驾驶员的效率都高。”根据规划,“5G+L4智能重卡”年内将完成2万个标准集装箱运输任务。

除了上述获得工博会大奖的展品,展会上还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高精尖”产品。比如,运用5G技术的磁控胶囊胃镜移动检查车,能把医生的手臂和眼睛延伸到“千里”之外。

立足“大循环”打通“双循环”,工博会为制造业复苏注入信心

“本届工博会对提振全球工业经济信心、彰显我国改革开放决心具有特殊的作用,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石红艳说,工博会的举办恰逢其时。

适逢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今年工博会专门设置意大利国家馆,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包括玛莎拉蒂、歌诗达邮轮等40多家意大利企业参展,深入推动中意两国制造业领域合作交流。

首次参加工博会的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产品副总裁蒂齐亚诺·圣多尼尼说,工博会的舞台将帮助我们提升形象,接触更多客户。

博世力士乐中国自动化与电气控制事业部产品管理经理程至悠说:“工博会是我们今年参与的最大工业展会。我们深耕中国市场,将推出更符合中国智能制造的产品,此次工博会的部分展品未来将在中国逐步实现本土化生产。”

看好中国市场的还有工业巨头ABB。“我们在许多行业中看到了新的机遇,比如新能源汽车、5G、电商物流以及医疗健康等服务机器人能够大显身手的领域。”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纯元说。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表示,工博会作为一张亮眼的世界级会展名片,为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工业企业搭建了共享共赢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开放旗帜将举得更高,合作步伐将走得更稳。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期待各方用好工博会这个平台,交流新技术,拓展新领域,共同引领推动全球工业繁荣发展。

新华社上海9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龚雯、周蕊、何曦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