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为笔,俯身碧野绘丰收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国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三农”工作成效决定着脱贫质量和小康成色,这也赋予了今秋的丰收节以别样的意义。

高州荔枝不久前刚“火红”了一把,徐闻菠萝紧接着飘香四海,而目前,正当时节的梅州蜜柚也让一众“吃货”趋之若鹜……在广东,随着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推广,“丰收”一词早已不再是秋日限定,老百姓用辛勤劳作换来四季丰收的喜悦,各项税收扶持政策和服务也以“好雨”之势“润物无声”。

稻香丰年,智慧农机唱主角

前不久,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研科学基地的无人农场,无人驾驶收获机、运粮车正有条不紊地收割水稻。据介绍,这批水稻的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亩产量为558.6公斤。

可以看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机械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广东农业生产朝着智能化、机械化方向转型升级,智慧农业正迎来发展的好时节。

走进佛山市高明区崇步农业区“万亩稻田”产业园,你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不到一分钟,自动插秧机便将一排秧苗整齐地插进稻田,比人工作业快了三四倍;不到一小时,精良穴直播机就完成了7.5亩水稻田直播,种子存活率高达91%。

在“万亩稻田”产业园,由广东银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鹏农业”)和华为合作打造的5G农田——富硒丝苗米产业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和作物模型分析,精准获取土壤养分含量参数,并结合水稻长势进行施肥,同时还能通过视频监控和网络直播技术提供稻田实时影像,与消费者分享水稻的成长历程。”银鹏农业相关负责人吴铭基介绍。

近期,银鹏农业为了布局重点项目产业、方便业务往来,正考虑办理跨区迁移。佛山税务部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梳理相关税收政策和操作指引,并推送给企业,为其提供“滴灌式”辅导。“每次咨询涉税难题,税务部门都会耐心地辅导我们,帮助我们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服务很周到。”吴铭基对当地的税收营商环境表示很满意。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为了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广东省税务局发布《广东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税费政策措施指引》,涵盖108项税费政策措施,覆盖农业产业园整个发展周期,方便产业园根据自身实际对号入座,快速了解、掌握税费政策和办税方法,真正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全省税务部门根据指引辅导产业园对照享受,用环环相扣的全链条式税收服务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园年丰岁稔、硕果飘香。

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许多国家纷纷禁止粮食出口。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全国多地水稻种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广东也不例外。而农耕机械规模化作业,则极大地提升了耕作的效率。

年前,明丽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丽农业”)负责人梁庆斌便定下了早稻种植计划,决心在今年大干一场。“没想到春耕遇上了疫情,许多省外的工人没能及时返岗,很快倒春寒又来了,要是育秧失败,那就损失惨重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梁庆斌感慨不已,“好在年前购置了一批农机,可以代替部分人工作业,再加上临时聘请村民帮忙,最终成功种下了400亩早稻。”

随着水稻直播、基质育秧等新技术应用日渐成熟,明丽农业的人力成本显著降低,水稻亩产迎来稳步提升。目前,明丽农业的早稻均已收割出售,其中,带谷的二级水稻能卖到160元/担,三级水稻能卖到140元/担,价格同比去年有所上涨,恢复到前年水平。

在平塘村的稻田里,明丽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收割早稻。(企业供图)在平塘村的稻田里,明丽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收割早稻。(企业供图)

前不久在种植晚稻的时候,梁庆斌毅然把种植面积增加至800亩。“国家的税收优惠等各类政策扶持力度很大,让我们有底气也有信心将种植面积翻一番。”梁庆斌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明丽农业可以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的销售额达500多万元。“最近我们又投入60万元购置了一批大型农机,按照政策销售农机可以享受增值税减免,卖家成本降低了,价格相应也有所优惠,相当于给我们打折了。”梁庆斌望着眼前连绵成片的稻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粤味鲜香,守护舌尖好味道

“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有机肥,扫码溯源,何时播种、责任人是谁等信息一目了然……如此“讲究”的蔬菜,来自佛山市高明区皂幕山脚下的丽堂新村。“识饮识食”的广东人,在农产品种植方面也绝不马虎——从源头起就必须是优等生。

早在2008年,丽堂新村就成立了佛山首个农民合作社——丽堂蔬菜专业合作社,并迅速将“丽堂蔬菜”打造成为知名蔬菜品牌,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目前,该合作社共拥有26家蔬菜直营店。此外,顺应农旅热潮,丽堂蔬菜专业合作社还推出“开心农场”。游客可以在这里租地种菜、亲手采摘,还能通过手机实时查看作物情况,尽享云上农耕田趣。

“只要产品质量好、产量供得上,在这就能卖出好价格。”深谙广东人饮食习惯的丽堂蔬菜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梁德传说。游客罗小姐印证了这一说法:“我儿子特别挑食,蔬菜只吃菜心,上次带他来这儿玩,他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油麦菜,天天在家里念叨着要吃,所以周末经常会带他一起过来‘采购’新鲜的蔬菜,还能体验一把农耕生活。”

“疫情期间国家出台了很多普惠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我们目前已经享受社保费减免13万元,还有530万元的销售额可以免征增值税。”梁德传说。在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丽堂蔬菜专业合作社日益发展壮大,带动当地1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农户年均收入能达到20万元。“我们的新房子,都是用菜叶堆盖起来的。”梁德传打趣说。

像丽堂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样通过企业化运作带动农户增收的,还有何氏水产集团。该集团旗下的品牌“何氏蹦蹦鱼”进驻了商超、餐饮食肆、农贸市场等多个终端渠道,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我们的鱼产自珠三角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桑基鱼塘——佛山基塘农业保护区,这里也入选了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何氏水产集团财务谭红燕自豪地说。据了解,何氏水产集团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当地水产从家庭散养发展成为连片养殖模式,并建立起“公司+农户”的新型合作关系。

“活鱼冷链配送最大的特色在于‘鲜、快、广’。我们通过低温冷链配送,实现南鱼北运,年均有超过3亿尾水产品发往全国百姓的餐桌。”谭红燕介绍,“今年1-8月,我们的活鱼交易量稳步上升,总量已超1万吨,销售总额超3亿元,同比上升8%。集团今年以来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免征增值税优惠,免税销售额达240多万元。此外我们还享受了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免税60多万元,以及社保费阶段性减免70多万元!”谭红燕表示,企业将这些减免税释放的资金持续投入到指导当地农户丰富养殖品种、改进养殖技术、推广企业品牌、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口福”。

桑基鱼塘养殖户正在捕鱼(谭红燕摄)桑基鱼塘养殖户正在捕鱼(谭红燕摄)佛山税务部门税务干部来到坟典村,向坟典经济合作社的种植户了解花生产销情况。(夏爽摄)佛山税务部门税务干部来到坟典村,向坟典经济合作社的种植户了解花生产销情况。(夏爽摄)

据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广东税务部门在税务总局发布的《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基础上,结合广东实际,梳理发布涵盖6方面93项政策措施的《支持脱贫攻坚 助力乡村振兴税收优惠政策指引》,通过网站专栏、系列微课等开展多样化宣传,持续推进工作提质增效。

产业扶贫,助农增收小康来

丰收的号角在富饶的广东大地吹响,也吹进了藏在深山里的原生态茶园。在云浮市新兴县,这里的老百姓靠一捧茶叶泡出了脱贫经。

新兴县太平镇自1958年就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并在象窝山建立起了茶厂。但因种植分散、缺乏深加工技术等原因,象窝茶厂一直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2007年,翔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整合茶场资源,统一种植管理,使得当地的茶叶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我在茶场工作了十余年,已经是采茶熟手了。这儿是按量计费、多劳多得,现在正是采制秋茶的季节,勤快点的话还可以挣得更多。”当地村民苏连珍说,“以前光靠种地那点收入,根本没法养家糊口,现在在茶场每个月能挣2500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随着新兴县太平镇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许多游客纷纷慕名而来采茶、制茶、品茶,深入了解茶文化。渐渐地,象窝山的茶香远飘,销量持续上涨,原有的生产规模已经无法满足供应需求。为了突破瓶颈,在税务部门的对口帮扶下,太平镇茶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在当地省定贫困村大郎村落成。“示范基地建成后,将出租给翔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32.4万元,有助于巩固大郎村脱贫成效。”佛山市高明区税务局驻大郎村第一书记胡启咏说。

税务部门精准帮扶对口地区发展农业产业脱贫致富的足迹,遍布广东各地,雷州市纪家镇莫宅村也是其中之一。前不久,村里传来了又一贫困户主动申请退出低保的好消息。“我们自愿申请退出低保,把帮扶机会留给其他更需要的人。”贫困户李成茂表示。

种甘蔗是莫宅村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受甘蔗品种不佳和种植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村民们的收益一直不高,甚至还有亏损的情况发生。如何才能让甘蔗种植提质增量,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佛山市顺德区税务局派驻莫宅村扶贫工作队决定发挥产业基地示范作用,引导农户改种优质品种,科学种植甘蔗。

在莫宅村甘蔗种植基地,佛山市顺德区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占红惠帮助农户收割甘蔗。(占红惠供图)在莫宅村甘蔗种植基地,佛山市顺德区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占红惠帮助农户收割甘蔗。(占红惠供图)

李成茂是第一批响应改良计划的农户之一。在扶贫工作队的号召下,他果断把自己地里的甘蔗全都换成新品种,同时还尝试种植小量的金香芋头。农忙时,他一心一意扑在地里干活,农闲时,他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队举办的培训,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系统性地学习种植、施肥、喷药、管护等技术。

“一下子作出这么大改变,不怕有风险吗?”一开始,其他农户经常不解地问他。“扶贫工作队时时处处为我们着想,前期他们做了很多考察工作,我非常相信他们。”李成茂坚定地回答。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通过种植新品种甘蔗和金香芋头,2019年李成茂新增收入超三万元。今年,李成茂花了更多心思改良种植技术,随着甘蔗成熟的日子临近,他心里满是欢喜的期待:“我有信心今年的收成会比去年更好。”(岳瑞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