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成重要科研科普基地

建于1956年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成为中国首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8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雨中鼎湖山。 莫鉴荣 摄雨中鼎湖山。 莫鉴荣 摄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面积1133公顷。最高峰为“鸡笼山”,海拔1000.3米。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内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已经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展示了原始森林的外貌特征,被认为是中国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或称亚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也是本地带接近气候顶级的类型。因其森林植被存在时间长,种类丰富,结构复杂,保存完整,为世界少有,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成为研究植物资源利用、森林植被恢复与演替、全球变化影响及其响应、自然规律与资源管理等规律的重要代表性区域。基于鼎湖山原始的丰富的生物本底资源,科学家们在此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原创性科学发现。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被业界泰斗誉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旗帜”。 莫鉴荣 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被业界泰斗誉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旗帜”。 莫鉴荣 摄

鼎湖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度高。目前记录有高等植物2291种、鸟类260种、兽类41种、爬行类54种、两栖类23种、昆虫713种、大型真菌836种。

另据统计,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291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野生植物1778种,栽培植物513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7种、鼎湖山特有植物11种,以鼎湖山为模式标本产地的植物名60个,植物总数约占广东植物总数的1/4,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之称。其负离子含量为全国之最,享有“天然氧吧”之美称。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供图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供图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外重要的科研基地,最早采集的生物模式标本为盾果草,采集时间为1861年1月。据介绍,以在鼎湖山采集的正模式标本命名的生物累计达到202种(含亚种、变种)。1978年在此建立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期开展水、土、气、生等要素的定位监测和生态学研究。每年接待来自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多批。目前,共利用鼎湖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多次。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1998年)、“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2002年)、“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2003年)、“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13年),每年接纳近万名学生。开展有观鸟体验营,森林探秘、自然拾荒等冬夏令营系列研学活动,并在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特殊节日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山内的庆云寺为岭南四大名寺,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是肇庆市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段建新 梁千帆 莫鉴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