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南澳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

南澳岛拥有绵长而美丽的海岸线。受访者供图

依托海岛特色旅游业,羊屿村贫困户靠着生产海货特产脱贫致富。 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摄

蓝天白云下,宽阔海岸边,国家冲浪队的年轻运动员踏浪而行,不时俯低身姿,钻进管浪,完成一次漂亮“隐身”。这段时间,国家体育总局水上中心正在组织冲浪队员们在南澳县青澳湾开展大合练。

由于浪涌大、岸线绵长等特点,近年来,青澳湾逐渐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冲浪赛事的热门举办地。这是南澳观摩体育赛事、度假游玩的新打卡点,凭借这些热门景点,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南澳再次强势入围全国人流指数十大热榜。

作为广东唯一一个海岛县,旅游资源丰富是南澳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奔康路上,南澳一门心思念好旅游经,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从一个“与世隔绝”的海岛,蝶变为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

架起“民生桥”▶▷

通车当年旅游收入增4倍

金秋时节的傍晚,汕头后江湾水的海面被落日余晖铺上一层碎金,犹如巨龙卧波的南澳大桥也被染上一层金黄,桥上车来车往,不少车辆为了欣赏沿途美景减缓了行驶速度。

5年前,西起汕头澄海区,东至南澳县,全长逾11公里的南澳大桥正式通车,因为直出海口,成为广东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大桥之于南澳的重要意义,南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袁永平认为怎么说都不为过,“它带动南澳县迈入‘大桥新时代’”。

大桥未开通前,南澳县只能依靠渡轮实现陆岛交通运输,一旦遇到台风天气,渡轮便无法运行,等到风平浪静时,往往已过了一周之久。

“因为岛上有段时间会‘与世隔绝’,南澳县也被我们戏称为‘难熬县’。”居民周先生笑着说。

路不通、财不通。为解决这一历史难题,从根子上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修建一座跨海大桥提上议事日程。

但“小县建大桥”并非易事,大桥建设很快因为遇到技术难突破、建桥人才空白、资金紧缺等问题,一度停工。

“其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南澳大桥的水下施工,由于海域浪涌大,天气不稳定等原因,海上钢管桩施工作业频频受阻。”袁永平回忆说。

方法总比困难多。通过银行贷款、聘请专家、科研攻关等方式,当地政府多措并举,逐步拆解攻克难题。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进行多轮试验论证并引入世界先进的打桩船,最终推动沉桩施工顺利进行。

大桥通车后,南澳旅游业呈现跨越式发展。袁永平高兴地说,仅通车当年,进岛游客便猛增,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倍以上,经济带动作用明显。

如今,部分开餐饮店的岛民单靠在旅游旺季开门营业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入岛变得十分方便,岛民也可以随时去岛外了!”事实上,南澳大桥不仅是一座“民生桥”,更是一座“生命桥”。大桥开通后,以往岛上运送病人不及时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据统计,目前共有200多部次救护车出岛,这意味着有逾千户家庭因为大桥提供的交通便利得到了更快救治。

南澳大桥的建成,也推动岛内交通逐步得到完善。今年春节前,南澳县澳呖隧道顺利通车,县城西侧南北得以贯通,将有利于解决旅游旺季交通拥堵等问题。

随着引韩(江)供水工程和过海电缆等工程落地,“三大跨海工程”帮助南澳实现路通、水通、电通,为南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重现“蓝色海湾”▶▷

村民转产转业开餐厅民宿

聚焦全域旅游,南澳岛旅游持续升温,滨海旅游、乡村生态游等亲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

不久前的“双节”假期,南澳迎来旅游旺季。游客或在清澈的海水中嬉戏,或在洁白的沙滩上踱步,岸上不少游客举起相机对着眼前的蓝天碧海频频按下快门。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如今绵长美丽的岸线,两三年前,由于乱搭乱建、非法采沙、养殖污染等种种问题,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如何重现碧海蓝天?作为国家试点地区,南澳痛下决心,全面开展以岸线修复和保护为主要目标的“蓝色海湾”整治项目。

赤石湾是参与整治的五个海湾之一。当地通过建立污水处理站、重新修建加固海堤、制止破坏岸线和沙滩行为等手段,推动恢复自然风貌。

“小部分在岸线附近居住且不愿意搬迁的居民,我们不仅会劝说告知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会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南澳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雄说,通过土地调换,一户原本在海边生活的家庭顺利搬迁并开设一间小卖部,在旅游旺季能实现一天千元左右的收入。

随着环岛岸线整治、环岛景观、环岛旅游“三大环岛工程”的逐步推进,海岛上的大街小巷更加干净整洁,环境提升美化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好的转产转业条件,不少村民通过开餐厅民宿,收入大幅提升。

探索“旅游+体育”▶▷

12项赛事带旺旅游淡季

南澳旅游业发展火爆,但淡旺季差异明显,如何改善旅游淡季的冷清局面?这些年,当地尝试依托海湾资源,探索“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模式。

2019年,南澳县举办亚洲冲浪暨全国冲浪锦标赛、汕头南澳铁人三项亚洲杯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等5项国际国内专业运动赛事,以及登山徒步活动、越野挑战赛等20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吸引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1800多名专业运动员、教练员参赛。

这其中有12项赛事活动在旅游淡季举办,累计带动40多万人次进岛观看比赛和旅游,给淡季旅游业带来生机活力,也成为南澳的特色名片。

另一个困扰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是土地资源稀缺。由于南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是山地,缓解土地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成为拓宽旅游业发展空间的重要课题。

最近,南澳正式启动旅游管理服务基地及渔民转产转业科研培训基地工程,不仅将强化海岛旅游统一规范管理,还将带动休闲渔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南澳发展空间。

南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吴云岗透露,今后南澳将以承办亚青会比赛项目为契机,在继续举办沙滩排球、冲浪、帆船等比赛基础上,探索水上运动等特色旅游体育项目,打造精品旅游体育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破解海岛旅游季节性难题,真正带旺海岛人气。

统筹:洪奕宜 骆骁骅

一线故事

后宅镇羊屿村:

“靠海吃海”兴产业户脱贫、村出列

在南澳县羊屿村崭新的柏油路上,树立着一块宣传栏,上面绘有一份脱贫攻坚图,图上标记了这里建档立卡的25户贫困户,家庭人口数及地点分布清晰在列。如今,围绕着做好“靠海吃海”这篇文章,这个省定贫困村已经达到“户脱贫、村出列”的标准。

羊屿村面海靠山,因村前海滩屿仔形似羊得名,属于半山区农村,此前经济发展一直难有起色。

扶贫贵在精准。新一轮精准扶贫启动后,羊屿村两委联同驻村工作队通过进村入户等形式,全面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帮助确定饲养肉猪、种植瓜菜等脱贫门路,并购置所需三轮运输车、喷漆机等农具器械。

为实现长效脱贫,羊屿村积极发展产业扶贫,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抓住自身近海的特点引进海产品加工厂,帮助部分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从去年开始,加工厂每年为每个贫困户提供1600元的收益。

除了海产品加工外,当地还集资兴办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光伏发电等适合该村发展的项目,按村集体和贫困户1∶4的比例分配收益,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截至目前已获收益15.7万元。

有了金山银山,也要守好绿水青山。近年来,羊屿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宜居品质,打造美丽乡村。通过开展垃圾清理、污水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等六个专项行动,当地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近几年村子变化很大,不仅漂亮多了,还有小公园可以闲逛。”谈起村中变化,村民陈阿姨十分欣喜。

南方日报记者 陈理 见习记者 刘佳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