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拥抱“双循环” 抢抓开放新机遇

技术与装备展区,一款LEAP发动机吸引观众驻足拍照。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肖雄 摄

■聚焦第三届“进博会”

“进口出口是紧密结合的有机体,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今天,共赢仍是主旋律。”刚完成半个月前的“云”端广交会直播任务,佘晓冶和外贸团队又马不停蹄飞到上海进博会,开启了既是采购商又是参展商的双重模式。

作为珠海中电的副总经理,佘晓冶对公司的全球战略了然于心:持续研发新产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建立数字产业链集采平台,对接国际一流的产品供应商和国内高端数字农业项目需求,内外贸齐头并进,内外循环相互促进。

这是粤企借助广交会、进博会两大国际贸易盛会,以更开放合作的姿态拥抱双循环的缩影。

开放带来进步,合作才能共赢。在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国际贸易和投资遭受冲击、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当下,从广交会到进博会,中国最具规模的两大国际贸易盛会带来又一轮对外开放的“接力”。

“作为全国第一大贸易大省,两大国际贸易盛会必然为广东所用,而且要重用。”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广东要利用好两个平台带来的机会,与国内外客商建立广泛的联系,“即便闭会期间,这些联系都会为广东产生巨大效用,这就是外溢效应。”

粤企通过两大展会实现要素资源共享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在广州的中国南部总部,在更多药物的研发和上市上引入‘药物—诊断共研发’的模式。”第三届进博会首日,广东便迎来世界500强制药企业阿斯利康的两个签约项目落地。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赖明隆认为,广东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是优良的创新发源地。

在进博会上逆势加码布局广东的,还有飞利浦、佳能、达能、施华洛世奇、复星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今年品牌业务确实受到冲击,但中国市场在全球率先复苏。尤其是华南市场的生意恢复水平高于全国。”施华洛世奇水晶业务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孙珏说,近期将在粤加码布局更多零售店铺。

内需市场创新潜能持续释放,中国市场正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今年抗疫类产品在国外销量猛增300%,但医疗保健类产品出口下降了50%。而在国内市场,医疗保健产品的销量反而增长了50%。内贸外贸互补平衡,业务总体销售额与往年持平,这让我感受到内销市场的潜力巨大。”深圳市攀高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云说,借助广交会的平台,他们不仅找到了海外新客户,还拓展了内销新伙伴。

有着60多年历史的广交会再次上“云”,不仅为参展商和全球采购商打通全新的“云”端贸易通道,让供采双方足不出户做生意;还不断加码打通双循环,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打开了一扇窗”,“两条腿走路”提升抗风险能力。

“对外,发挥完整产业链优势,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对内,发挥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用适销对路的产品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梁惠强说。

从广交会到进博会,内与外的合力在激荡。在广交会打通内外贸渠道,在进博会上买全球、招商引资,通过两大展会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广东正在全面扩大开放中拥抱双循环。

广东持续攀向产业链更高端

“我们最关注高端制造与真空离子镀膜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第一次参加进博会,肇庆市双石金属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元义收获很大,“进博会上一些我们原来不太了解的设备供应商,他们的新设备、技术,能够应用到我们行业。”

朱元义坦言,公司所处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把现有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自动化和连续性的升级改造。但国外的设备、生产线相对成熟,有更多经验。引入国外的这些设备、技术,并结合行业特点,可以把原来行业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推动规模化、自动化、连续性生产,推动传统真空离子镀膜产业转型升级。

进博会上,参展的新老朋友纷纷秀出“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新品,国内采购商可以在展期内集中看到全球创新最前沿的成果,通过合作交流促进国内产品转型升级。

“对于飞利浦来说,中国市场不是一个单纯的销售市场,而是全球价值创造的中心之一,飞利浦在中国的创新科技也以最快的速度影响到了北美和欧洲市场。”飞利浦相关负责人说,期待通过与包括本土企业在内的本地创新生态系统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一起开启创新驱动新时代。

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广交会,这里同样是“全球首发”“中国首发”的舞台。“中国制造”在这里不断迭代更新,更多“中国创新”的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推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行稳致远。

“坚持自主创新,走高端制造之路,我们也从原先的半成品行业铝型材行业布局到行业的上游门窗制造行业,转型走高端制造,智能门窗之路。”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海外销售总监黄孪琼说,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企业国际竞争力才会更强。

印尼长友集团在“云”上广交会上收获满满。他们通过线上平台的智能推送,寻找到广东一家生产展示柜的企业,该企业展示的一款站立式展示柜兼具消毒功能,“广交会拓展了我们对传统展示柜功能的认知。”

从广交会到进博会,新与旧的交融推动转型升级。在广交会上用“中国创新”点亮全球经济,在进博会上用全球创新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广东持续攀向产业链更高端。

外贸结构优化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我们与有近百年历史的一家国外高端制造公司达成了合作共识,将签约合作该公司旗下的22个品牌,涵盖保健品、日用品、食品、香水化妆品等领域。”广东弘基时尚集团总裁周作明在本届进博会收获颇丰。

在周作明看来,一些海外知名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与品牌文化,以悠久的历史沉淀了知名度,这是我国很多品牌目前所不具备的。更多全球新品的引入,将不断优化公司的全球供应商体系。

本届进博会上,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回头率”超过70%,“全球首发、中国首展”新品400多项。参展商和展品量与质的提升,为国内消费升级提供了优质供给,同时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到国内。

“我们积极对接境外优质的母婴、保健品、个护、食品、美妆等商品,用更高质量的产品辐射全国市场。”卓志跨境供应链总裁李岩说,进博会期间,公司与拜耳、Swisse、亿滋、GNC健安喜等品牌达成采购金额逾亿美元。

而在广交会上,近2.6万家参展企业同台展示,设计创新、功能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的产品比比皆是,凭“新”论高下、用“新”促转型的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充分展现了中国外贸企业坚持高质量发展,主动提质升级的积极转变。

第128届广交会再次上“云”,格兰仕一口气亮出100多款全品类智能健康家电产品,部分家电产品还搭载了首款自主研发的开源芯片“细滘”。“疫情只是暂时的,要赢得新时代的竞争,就必须在核心领域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梁惠强说。

在众多采购商看来,优质的产品、完整的产业链、熟练的技术工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成熟的技术等汇集成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综合优势。“参展商的信誉度普遍很高,大部分是生产企业和跨国公司,我们结识了很多世界一流制造商。”尼日利亚采购商柯摩西·诺如发现了许多品质优、价格好的产品。

从广交会到进博会,从交易量的增长到朋友圈的扩大,在量与质的提升中,广东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从广交会到进博会,特殊时期的两大国际贸易盛会,见证开放中国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两大贸易平台所激发出的澎湃动力,也将为广东畅通双循环注入更多新能量。

■链接

各方合作意愿热度不减

意向成交比上届增2.1%

10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虽然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但第三届进博会各方合作意愿热度不减,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

第三届进博会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国举办的一场规模最大、参展国别最多、线上线下结合的国际经贸盛会。本届进博会展会总展览面积近36万平方米,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携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首展,举办101场配套活动,近40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3000多名境内外记者报名采访。

孙成海介绍,本届进博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411项,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参展比例近80%,布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特装比例达到94%。多个国家部委继续推出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市场准入等支持政策,为参展客商带来更多实惠。

第三届进博会的六大展区也亮点纷呈、各具特色。其中,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参展企业数量最多,有来自93个国家的1264家企业参展。汽车展区世界前七大整车集团悉数到场,展区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面积超过90%。技术装备展区突出展示自动化、智能制造、工业数字化、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等内容,引领行业创新趋势。

消费品展区展览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成为本届进博会面积最大的展区。服务贸易展区汇集金融、物流、咨询、检验检测、文化旅游等五大板块全球顶尖企业,全力打造智慧服务赋能全产业链。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新产品新技术首发数量最多,总数超过120件,制药行业排名前10和医疗器械行业排名前14的企业全部参展。首次设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集约化展示国际先进公共卫生防疫产品、技术和服务,企业报名踊跃,面积多次扩容。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本届进博会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和展馆疫情防控专项方案,全力确保进博会现场人员、物品、场地卫生防疫安全。自5日早8时至10日中午12时,累计进场近61.2万人次。

关于第四届进博会的招展情况,孙成海介绍,截至目前,已有数百家企业报名、签约参展第四届进博会。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昌道励 发自上海

策划:郑佳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