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上一步操作已完成,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在得到裁判的点头示意后,广东省代表队的参赛选手摁下了机器人身上的按钮。这是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移动机器人赛项比赛现场的一幕,两名广东省代表队的参赛选手李晓杰和许骏都来自广州。
12月10日,随着首届全国技能大赛拉开了帷幕,53位广州选手将在接下来的3天里大显身手,他们占据了广东代表队的“半壁江山”,体现了广州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和底气,在多个比赛项目上,广州有望摘金夺银。
世赛选拔项目大规模集中比拼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全、选手最多、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全国性技能竞赛盛会,首届国赛给移动机器人项目国家队教练庞春的印象是深刻的。“以前的世赛国家选拔赛是分开进行的,没有这么大规模,今年首次冠名国家级比赛,集合了86个项目,在规模上、影响力和宣传力度上,是往年无法相比的。”
“第一天赛题比较中规中矩,选手的表现目前还可以。”庞春介绍,整个移动机器人赛项分为三天,第一天进行的是间歇性任务模块,将机器人搬运货架的任务分解为9个步骤,每一步经裁判检查后再按键进行下一步,是一种基本测试任务。“最难的比赛模块将在第二天进行,机器人需要全自动完成所有任务,中间不能人为干预,前期程序设计或者硬件有问题,都无法补救。”
虽然难,但庞春仍然很有信心。“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难点,我们已经完全突破技术难点了,如果有,那也是考验选手的心态稳定。按照我们对他们的观望,大概率可以进前五,有望进入前三。在这个项目上,我们在全国来讲应该是比较强的。”
去年,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选手胡耿军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中拿下金牌,同届世赛中,广州选手拿下金牌的还有时装技术项目。本届国赛时装技术项目广东代表队教练江少容也是去年夺冠选手温彩云的教练,她希望参加本届国赛的广州选手肖琪也能顺利进入国家集训队。
赛题命题对接市场需求
国赛在赛事组织上全面对接世赛的理念和标准,以推动成果转化和促进相关行业发展为目标,国赛的命题也与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在江少容看来,时装技术项目的命题与工业设计和市场对接。“如款式设计模块,选手需根据裁判长指定的面料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服装,在裙子制版模块,选手需要根据裁判提供的图片打出样板并进行排料。”
移动机器人赛项的题目实际来源于一家加拿大公司的物流现场,通过简化设计成为竞赛题目。但庞春介绍,由于其中使用的技术正在升级,未来在上海举办的46届世赛赛题可能也会随之升级。“硬件软件平台到规则,都会跟随市场改变。”他举了个例子,“以前使用的费斯托机器人无法拆装,现在的机器人可以拆装为散件,这就对选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手需要学会拆装、设计。包括机器人视觉这块,现在使用的更多,也更加灵活。”
随着健身行业的火热,在今年的国赛精选项目中,新增了社会体育指导(健身)项目,来自广州的选手刘军代表广东出征。他的教练周志俊告诉记者,这是唯一一个进入到职业技能比赛里面的体育类行业项目。项目考验选手的体能、教学能力、理论知识多个方面。其中最难的运动处方模块,选手需要根据给出的人体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对应的运动计划,这与健身行业实际联系紧密。
在周志俊看来,将社会体育指导(健身)项目纳入国赛项目,对于体育健身行业而言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进入国赛后,能够提升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的地位,让人们意识到这是与教师、医生相类的职业,同时引导职业向更规范、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南方+记者】郑慧梓
【视频】郑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