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本地郎》用14.27的收视率告诉你,有些东西永不落幕

“生仔未必就系福,要娶新抱要分屋。老屋飞入啲外来雁,鸡同鸭讲眼碌碌 ,眼碌碌……”

谁还记得这首经典的旋律?

没错,这就是本世纪初大火的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主题曲。

上个世纪末广东地区的电视节目一直受到港台剧的压制,这个僵局直到2000年左右被一部电视剧打破,那就是《外来媳妇本地郎》(以下简称《外》剧)。

这个曾经创造了41.39收视率神话,具有强烈的本土特色电视剧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外》剧19年的拍摄时长,3500+的剧集,以康家这一群体为主要描述对象,通过一系列由于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不同而碰撞出许多笑话,从而编织了一系列喜剧故事,塑造出了一个个经典人物,深刻地影响了几代广东观众。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在广东家喻户晓、在中国电视史上播出时间最久、播出集数最多、同时段同类型节目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广、经济效益最好的电视系列情景剧,却在第四部收官后逐渐失宠,时不时能在网上看到对于《外》剧的批评声,或许是流水账般的生活琐事令观众审美疲劳了,或许是经典角色的接连离去使得观众失去了兴趣,这部曾经满载荣誉的经典情景喜剧似乎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逐渐落幕。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剧照

2020年12月19日,《外来媳妇本地郎-来自汕尾的喜帖》以14.27的收视率再一次引爆眼球,排名位列同时段广东省电视节目的第一位。当妙婵出场的那一刻,我们似乎又跟随着她的身影回到了那一个个守在电视机前的夜晚,又回到了那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康家。

《外来媳妇本地郎-来自汕尾的喜帖》讲述了妙婵因为参加了汕尾亲戚的婚礼,深刻体会到了“红色炸弹”的威力,从而对再去参加汕尾老友阿娟儿子的婚事充满顾虑,当时正好赶上汕尾市政府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简办红白喜事,因此化解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此剧的播出见证了汕尾的风土人情和人民朴实勤劳的特性,令汕尾的美丽风貌更广为人知。

剧照

《外来媳妇本地郎-来自汕尾的喜帖》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重拾了前四部的初心,看似戏谑的喜剧外表下包裹着的是对文化冲突、时代发展的辩证讨论,通过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不同而碰撞出的笑话,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当然这部剧更是地方宣传与艺术创作结合的完美典范,令人捧腹大笑的影视剧情节的背后宣传了汕尾市政府引导产生的积极作用,提升了社会正能量,同时也展现了汕尾市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共创美好生活的朴实远景。

剧照

《外》剧所讲述的一直都是广东的本土独有文化、语言、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在不断地被外来文化的冲击中消失,从宏观来看,我们原本的一些事物已经离去了。但《外》剧也在告诉我们,包容、接纳的广东也在不断的积极进取中,吸收、重塑出新的更符合时代潮流和时代意志的广东文化。

或许有一天,《外》剧终会落下自己的帷幕,但是广东人包容接纳,积极进取的精神永不落幕。

南方日报记者 南小渭 见习记者 彭骏 通讯员 凌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