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馆子扫码才能点菜?消费者有理由说不

1月6日,南京市消费者协会表示,消费者可以拒绝扫码点餐,餐厅要方便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获得不少网友称赞。

和扫码通行、扫码付款类似,扫码点餐是技术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来到一家餐馆,只需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整菜单就呈现在屏幕上。一方面节省了沟通时间,大大提高消费者和店家双方效率。一方面消费者通过选项调整口味,能降低店家记错放不放香菜、加不加辣椒等需求的概率。点单以电子形式呈现,还能避免因记录不清而扯皮、通过减少接触有助疫情防控。

然而,扫码点餐并非对所有人都很友好,而且似乎变得越来越不方便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不习惯随身携带、使用手机的群体。有人将“方便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直接理解为“方便老年人”,或许道破了南京消协的本意,但其实有些片面。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不擅长使用智能机,任何人都不该因为没带手机而受到惩罚。

作为手机不离身的互联网原住民,同样避免不了被扫码点餐折腾得心烦意乱。现在很多餐馆的扫码点单都采用“扫码—关注公众号—点单”模式,有的还要求消费者公开身份信息、地理位置,甚至得绑定手机号、注册会员,过后不时推送广告。既然不同餐馆要求不同,只能推测这些是餐馆的主张,而不是扫码点单技术的必然要求。涉及消费者个人隐私、自主选择,餐馆伸手就要,合适吗?

如果觉得这些问题不大,餐依然不是说下就下。有时因为网络环境不好,半天扫不出页面,好不容易选好又下不了单,一刷新,但见“已选”栏中空空如也,只能耐住性子从头来过,反而不如直接告诉店家要点什么来得快。

其实说到底,扫码点餐被吐槽,除了有待打磨的小部分技术弊病,问题多出在餐馆身上——餐馆为什么一定要人扫码点餐?如果说为了方便,有时明明让消费者很不方便。知道这样还要坚持,恐怕餐馆只想着自己的方便,只贪图多一些会员、多打几个广告。往小处说,这是不考虑人的感受;往大处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的规定,强制消费者扫码点餐,是在触碰法律的高压线。可以说,南京市消协此举师出有名。

技术无罪,而提供技术的人该为人着想。就算回不去街边小店老板记得街坊邻居各自口味的旧时光,至少应当让扫码点餐回归“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技术手段,作为消费者点餐方式的备选项而存在。就算技术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世界,也不能剥夺人们说不的权利。

【作者】 王梓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