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47家中心卫生院中平均每家能够治疗近1400种病种、开展100余种手术和诊疗。
蓝塘中心卫生院开设了有特色的中医科,一位护士在给病人做火灸。
蓝塘中心卫生院骨外科首席专家陈庠仑(左二)给病人讲解CT情况分析病情。
经过升级建设,增添了许多医学设备,医生在为病人做核磁共振检查。
201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投入500亿元,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升级建设47家中心卫生院是其中的“头号工程”。至今,全省47家中心卫生院全面完成升级建设任务。
大楼建起来了,病房宽敞了,人才入驻了,省城专家来了,新技术开展了……三年来,从县到镇村,广东三级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群众家门口的医院旧貌换新颜,就医体验感与获得感有了明显提升。
乡镇医院变形记:从“小旧破”到“高大上”
62岁的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中心卫生院变“年轻”了。作为广东升级建设的47家中心卫生院之一,2020年5月,医院整体完成搬迁,挂牌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在蓝塘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了14年的普外科医生赖铁锋如今充满了干劲。
之前,由于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当地的不少病人不得不外流,钱花得更多了,也容易加重病情,延误治疗,这让他感到尤为心痛。
“如今,同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不再将病人转院了!”赖铁锋充满信心。
信心不仅来自医院硬件条件的改善,更来自引进人才带来的业务面貌的焕然一新。
仅在他所在的外科,就引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骨科专家陈庠仑和普外科专家陈钢,以及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专家王传华。
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全力帮扶下,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具备了开展泌尿、普外、妇产、肛肠等传统及腔镜微创手术的技术条件。
软硬件条件全面升级,社保政策也给了强有力的支持。居民在中心卫生院看病报销比例达到92%,更多的居民愿意留下来看病。
旧貌换新颜:平均每家能够治疗近1400种病种
像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中心卫生院这样的嬗变,正在南粤大地处处发生。
一直以来,广东医疗卫生服务的短板在基层,强基层对于提高广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至关重要。
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三年各级财政统筹投入500亿元,实施七大类十八个项目,软硬件同步推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是其中的首要任务,也是重中之重。
该项目在40万—100万常住人口的县(市)选择一家中心卫生院、10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县(市)选择两家中心卫生院,按照200张床位以上的规模,每家平均投资1.8亿元,升级建设成为中等水平的县级综合医院,使其成为县域次级基本医疗卫生中心。
各级财政统筹安排96.12亿元,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广东将该项工作列为省十件民生实事加以推动。
在全省上下一致努力下,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2017年全部动工建设,2018年8月28日第一家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开业。2019年底,47家中心卫生院全部开业。
如今,基层卫生院旧貌换新颜,释放了新活力。
医院面积变大了。47家中心卫生院有35家异地新建,房屋建筑总面积达171.2万平方米,其中门诊业务用房34.1万平方米、住院用房62.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30%、333%。
平均每家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达3万平方米,基本达到中等县级人民医院平均水平。38家拥有独立的住院大楼、36家拥有独立的门诊大楼、8家拥有独立的手术大楼,全部配置远程医疗设备。
乡镇卫生院也有高精尖设备了。家门口就能看常见病多发病了。目前47家中心卫生院的一级诊疗科室得到健全,二级科室设置不断扩展,已有32家中心卫生院形成了特色专科。47家中心卫生院中平均每家能够治疗近1400种病种、开展100余种手术和诊疗,其中31家已具备完成部分高难度三、四级手术的能力。
人才建设组合拳:医生、护理人员分别增长45%、50.8%
当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的工地如火如荼,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不少人最为担心的是,“医院建好了,人才从哪里来?”
一直以来,卫生人才缺乏是制约基层医疗发展的瓶颈。为了让这47家中心卫生院尽快形成服务能力,广东未雨绸缪,坚持软硬件同步建设,确保基层人才“招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2018年5月,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年又出台了《广东省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实施方案》。
在推进“千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计划”“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等基层医疗人才引进组合拳政策时,广东优先考虑47家中心卫生院人才需求,并选聘100名首席专家作为升级建设中心卫生院科室带头人,卫生人才基础逐步夯实。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首席专家陈庠仑即是其中之一。
如今,47家中心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万人,其中医生3384人、护理人员4356人,分别增长45%、50.8%;拥有高级职称执业(助理)医师从改造前的197人增加到目前的451人,增幅高于全省县级医院平均水平,人员流失率明显降低。
包括升级建设的47家中心卫生院在内,我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人员实行“统招统管统用”,切实落实基层绩效工资制度的“六个允许”,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明显增高。47家中心卫生院全部纳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均衡化。
广东还在基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省财政按照初级职称给予6万元/人·年,中级职称10万元/人·年,副高职称15万元/人·年,正高职称20万元/人·年,分类安排补助资金,吸引全科医生扎根基层。
广东还逐步提高山区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2018年人均每月津贴达到1000元。对取得中级职称后在粤东西北地区基层连续工作10年的紧缺专业人才,直接认定为基层副高级职称。
如今,47家中心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大大增强。共计拥有床位编制1.3万张,实际开放床位1.1万张,平均每家237张,较建设前增长82.3%,预计单日可提供0.6万人次住院服务,开展近600台手术,单日可以为居民提供2万人次门诊服务。
下一步,各地将根据实际分步开放新增床位、诊疗科目和储备卫生技术人员,用2—3年时间将中心卫生院打造成次级县域医疗卫生健康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黄锦辉 通讯员 粤卫信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