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情“AI”转化为健康爱——广医肿瘤医院携手省鼻咽癌科教基地招募防癌健康使者

全球鼻咽癌以广东省最为高发,鼻咽癌因此又被成为“广东瘤”或“广东癌”,可见鼻咽癌防治赋予广东人民特别的使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抗击癌症的最好办法,防癌健康科学知识的普及尤为关键,倡议人民大众加入到健康科普传播使者队伍。本次活动招募的防癌健康使者,其身份却有些特别。

活动现场,健康使者代表与医护人员合影

4月28日下午,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联合举办了“让无情癌转化为健康爱——病区防癌科普传播与健康使者招募活动”,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主任、副院长陈冬平,放疗科主任袁亚维,基地常务副主任、放疗科副主任郑荣辉及放疗科第二党支部书记张书旭出席了本次活动。

省鼻咽癌防治科教基地主任、广医肿瘤医院副院长陈冬平致辞

郑荣辉主任医师进行精彩的防癌科普讲座

肿瘤患者及亲友团掌握的防癌知识比普通人多?

研究结果却令人意外!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被认为是抗击癌症的最好办法。人们往往会人认为,如果家族中有肿瘤患者,他们的防癌意识应该更高,对抗癌防癌的知识本应该更关注,但该院放疗科一项研究却打破了大家的这种常规看法。

鼻咽癌的早期信号容易被察觉:1.回吸性或直接涕血; 2.耳鸣、耳闷或听力下降; 3.进行性鼻塞;4.颈部肿物

郑荣辉主任医师于2019年主持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获得“较早发现”(本文定义为从自己发现耳鸣、涕血、颈部肿物等鼻咽癌相关症状至到医院获得确诊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个月)的百分比为45%,远低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的62%(P<0.05)。该结果表明,家族中有癌症患者的人群,如果发生癌症,其病情延误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分析其可能原因有:

(1)亲友团们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患了肿瘤疾病而主动学习足够的防癌科普知识,意识水平仍很低;

(2)耳闻目睹肿瘤疾病后,家族成员的疾病耐受阈值增加,可能漠视一些看似轻微的症状,实际可能是癌症发病的征兆;

(3)肿瘤患者在接受诊疗时,患者及亲友团们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治疗与后续康复的相关问题,而对于日常的防癌意识和行为还较为欠缺。

大家纷纷积极报名成为“防癌科普健康传播使者”

招募患者及亲友团作为“健康传播使者”,益社会,强信心,促康复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于肿瘤患者及家属的防癌科普教育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本次活动一大亮点就是招募患者及其家族成员、朋友作为防癌健康科普传播使者,让他们学会防癌常识、掌握防癌技能,同时也将健康法宝分享给他们身边人、家族人乃至全社会人民。给患者赋予了健康使者的使命,让大家体悟生命的社会公益价值,对于增强治病的信心与促进身心康复也可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带领大家到广医肿瘤医院院内省鼻咽癌防治科教基地参观学习

活动上,郑荣辉主任医师为病友们奉上精彩的广东瘤防癌讲座,随后黄春月博士带领大家到广东省鼻咽癌科教基地参观学习,并在病区内开展防癌健康科普查房等,病友及亲友团们收获满满。

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象博士LOGO

广东省鼻咽癌防治科技教育基地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由省科技厅牵头组织,并与科协、教育厅及省委宣传部联合发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为省鼻咽癌防治科教基地的依托科室,在面向广大青少年普及防癌科普知识同时,也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将病人与亲友团纳入防癌科普的服务对象之一。

面向广大青少年尽早普及防癌科普知识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