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所城:一座承载六百年历史使命的古城

在寻史、讲史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从雷州古城到平海古城,从潮州古城到大鹏所城,每处古迹都以其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沉淀感令我心潮澎湃。而让我心灵尤为震撼的是位于深圳大鹏半岛的大鹏所城,它也许没有其他古城历史那么悠久,规模那么宏大,名声那么显赫,但它却承载了一种独特的历史使命。

被誉为“深圳文化之根”的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经历战火和岁月雕刻的大鹏所城,尽管满目沧桑,却仍雄立一方,如同一位怒目金刚,傲视着大海。

大鹏所城。大鹏所城供图大鹏所城。大鹏所城供图

追忆:六百年前的海防要塞

登上所城南门城楼,环视整个古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既有正面突击防御优势,又有迂回纵深空间,难怪古代军事家们选择此处作为我国南疆的海防要塞。

心思巧妙的城门设计——凹字形的城门、凸字形的门洞和两横一竖的城墙石砖,城内左营署、参将府、守备署等建筑,还有四通八达的巷道和近700间民居,无不彰显着攻防兼备理念。据考古专家考证,这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

远观而去,用条石和青砖砌建的东、西、南三座城门,至今仍巍然屹立。虽然旧城濠及大部分城墙已不复从前,但那一块块渍痕斑驳的砖石,仿佛在默默讲述着往昔的故事——

道光十九年7月7日,因义律拒不交出“林维喜事件”凶手,林则徐下令义律离开澳门并切断生活物资。9月4日,义律五艘舰船以“求为买食”为名接近九龙地,并炮轰中国水师船只,受到攻击的大鹏营守将随即指挥反击,短短四小时的短兵相接,英军“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叠见夷尸随潮漂淌”“此外夷人受伤者尤不胜计”。这便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九龙海战”。

指挥完胜这场反侵略战争第一战的抗英名将,正是位于所城南门右侧赖府巷“振威将军第”的主人——赖恩爵。赖府始建于1844年,门楣上“振威将军第”为道光皇帝亲笔书写。

赖恩爵一生累立战功20余次,所战无败绩。但因清政府无能懦弱,郁愤而终的他留下了“吾忧朝政腐败而忧,吾乐收回香港而乐”的世纪悲叹。1997年,就在中国政府恢复香港主权前的6月21日,百多位赖家后人纷纷赶回所城老宅举办家祭,并于影壁悬挂“还我祖愿”牌匾,以此告慰这位爱国将军在天之灵。

在宁静古朴的街巷中,还有序分布着11座明清两代“将军第”。除赖家一门5将外,还有刘、李、何等不同姓氏的8位将军。正是这样一处岭南海防卫所,正是拥有这样一群民族英雄和如此的家国情怀,一代代所城人续写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丽诗篇。

豪壮:红色革命中的英雄赞歌

走进位于所城东门巷6号的刘黑仔故居(刘黑仔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身着便衣、手握短枪的塑像。这位便是年仅27岁的“中国英雄游击队长”——刘黑仔。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是土生土长的大鹏所城人。少年时期,他眼睁睁看到父母在倭寇摧残下双双离世,从此便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一二·九”运动后毅然投身革命。他神出鬼没智擒匪首李观姐、活捉日本特务头子东条正之、击毙汉奸宪察队长鲍鱼强、击毙日本少佐松本、保护美国空军飞虎队飞行员克尔、组织香港文化大营救等传奇故事,在粤港地区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依然广为传颂。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达12年的烽火岁月里,所城英雄辈出,除刘黑仔外,还涌现出了名门革命者赖仲元、满门英烈戴卓民家族、前赴后继的柯彩凤母女以及曹安、罗贵、黄月娣等许多杰出革命英雄。

戴卓民是我国早期红色革命者,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济南,年仅29岁。戴卓民牺牲后,戴家子嗣毅然投身革命,长子戴正中和三子戴鼎先后牺牲,次子戴正平负伤退伍,侄子戴基是东江纵队电信专家,侄媳黄娣妹也是东纵战士。

回忆起柯彩凤烈士母女的事迹,如今已95岁高龄的东纵老战士钟声老人老泪纵横:“我当时是彩凤的上级。当得知彩凤牺牲的消息后,蓝姐(彩凤母亲)压住心中悲愤当即执意填补了女儿的空缺。”

……

细数着一个个英烈的名字,聆听着一件件可歌可泣的事迹,我的眼睛模糊起来——正是这种崇高的革命觉悟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支撑着一个又一个所城英雄儿女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大鹏所城南门 。大鹏所城供图大鹏所城南门 。大鹏所城供图

涅槃:改革开放中的觉醒升华

站在所城东门城楼,我细细感受原始中透着现代气息的古城,由生感慨:是党和政府为我们留下了这座“文化瑰宝”。

然而,这块璞玉在历经了百年风雨的侵蚀消磨后,城内古迹流失严重,城楼城墙等也日渐倾圮。

这些年,国家和地方对大鹏所城的保护倾注了大量心血。

1981年,深圳秉承“经济建设固然重要,文物保护更不可忽视”理念,开始了第一次文物普查,对包括大鹏所城在内的文物古迹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统计。

从1983年起,政府先后两批对大鹏所城南门、东门、刘起龙墓、东山寺石牌坊、赖恩爵振威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大坑烟墩、赖太母墓、赖恩爵将军墓等文物实施保护。

1996年,政府设立大鹏所城保护管理机构——大鹏古城博物馆。

2005年,大鹏所城文物保护正式立项,资金达4亿元。这,标志着所城复古重建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目前,大鹏所城已确定有21处全国重点文物建筑、11处遗址及73处未定级文物建筑。此外,大鹏古城博物馆征集和收藏了可移动文物近800件,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重生:现代发展中的赓续融合

漫步于所城巷道,你会发现,很多民居被开发成了故事馆、小商店、茶楼和休闲客栈,商贾味道极浓,却能与整体建筑风格相映成趣。

2016年,为让所城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保护与活化利用,政府开启政企合作构建“文化引领,三态合一”所城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2017年11月,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正式亮相。以现存古民居为载体布局,建起了展馆、商铺、酒楼,修缮了城墙、楼宇、民居,一个兼有历史性和现代感的古城形象赫然问世。

感受“光阴故事”的时光邮亭,是所城南门街首个文化地标。它以艺术化、互动性方式呈现了深圳与大鹏地区邮驿邮递发展的历史变迁。

“古韵与今风同在”的印章故事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近400枚馆藏的历史商印,让你在了解印章文化的同时,拥有属于自己的印章故事。

还有咖啡故事馆、方知书院、问山茶空间……都以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它们的“前世今生”。

文化的积淀必然承载着英雄气血,因此所城文化血脉中民族性、英雄性气息也极为浓厚。

刘黑仔纪念馆、赖恩爵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东江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文旅点,都较好地展现了所城辉煌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历史。

据所城博物馆人员介绍,为进一步打造所城红色文旅品牌,今后还将逐一呈现刘黑仔生平馆、东江青年干部学校旧址和以戴卓民故居为代表的“红色街区——戴屋巷”等红色文旅点。并以“红色情,所城行”为主题开辟首条“深圳东部红色文旅专线”。

目前,大鹏所城正向着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海防文化遗产小镇”和“‘山—城—海’一体的文旅融合示范区”远期目标迈进。

启程:新征程中的使命担当

习习轻风把我的思绪从历史拉回到了现实。我内心由衷地感慨着凝重深厚的所城文化。

翻检百年大鹏发展史特别是40多年改革开放史,无一不浸润着这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如今,置身又一轮风云激荡的百年发展浪潮,所城文化又将承载怎样的使命呢?

针对这一历史性命题,大鹏新区做出了响亮回答——

“所城文化和所城精神,是大鹏永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它将始终引领、带动和支撑着大鹏抢抓“双区驱动”等重大历史机遇,着力发展以“旅游+革命文化+历史文化”为重点的“红色经济”,以生物制药、生命医疗、健康疗养为重点的“绿色经济”和以海洋游艇、赛事、展览为重点的“蓝色经济”,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全力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续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