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端州,走上羚羊峡古栈道,面前的西江静静流淌。
身后传来机器作业的声响,那是马路对面的东河滩地片区旧城改造开发及市政配套设施项目所在地,路面平整等前期工作正在推进。
“不需要这么高级的工艺。”仔细踏勘完现场的肇庆市代建局总工程师黎金明说,可研报告中,道路软基处理大量采用CFG桩工艺,但根据对实地的判断和周边项目历史数据,部分路段采用换填石渣处理工艺已足够,成本更低。
黎金明此行的身份是肇庆市政府性资金绩效审核专责小组成员,负责对此项目申请的财政资金进行复核。
这个专责小组,还有一个更简短通俗的名字——“大刀队”。经统计,仅上述一项变动就“砍”下1.4亿元财政资金,这部分钱将被用在其他更急需的地方。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面对国内外多重挑战的情况下,用好财政资金更显重要。如何让每一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无效低效资金怎么砍下来?南方日报记者一线调研广东做法。
“必须去现场”
有助于快速核减不合理内容
“去现场,直观的印象远比可研报告中的文字、图片生动直接得多,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快速发现报告中的明显错误、缺项漏项,核减不合理建设内容。”和黎金明同在“队”里的肇庆市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主任陆雪峰说。
“大刀队”的成立初衷是从必要性、规模、标准等角度对项目支出进行事前绩效评估,由分管市领导负责,市财政局牵头,市发改局、住建局、政数局等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参与。“事前绩效评估是起始环节,可从源头上把控好财政支出规模、投向和效能。”肇庆市财政局副局长杨云辉说。
“大刀队”工作流程为:“接收资料—项目交底(同时进行现场踏勘)—第三方机构初审—财政复核—出具评估报告”。其中,现场踏勘和财政复核被反复强调。
“实地踏勘这种‘一线工作法’非常有效。”杨云辉以东河滩地片区项目为例介绍,该项目首次申请金额为18.72亿元,专家评审会后修改为14.76亿元,第三方评估后改为14.35亿元,市财政局复核后最终估算为12.15亿元。相比于首次申报金额,共核减约6.56亿元,核减率为35.08%。
“几轮下来,不断挤出财政支出‘水分’,减少不必要支出,提高财政资金投放的有效性。”杨云辉说。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评估,由于涉及领域专业,大部分项目直接采纳第三方机构意见。
“大刀队”的工作流程,则新增了“财政复核”。这意味着,财政部门不盲从第三方意见,而是再次核查评估方法是否恰当、评估依据是否充足、绩效目标是否明确等。在目前肇庆已审核的153个市直项目中,财政部门通过复核,在第三方的基础上再核减5.31亿元。
减钱不减标准
结合实际情况分步实现
要想更精准地砍下无效低效资金,光靠财政部门不行。“大刀队”还发挥项目主管部门协同审核“大团队”作用,将专业引领和技术支撑相结合,让绩效评审结果的底气更足、更能让人信服。
项目主管部门是把控可研报告质量的第一关,也是事前绩效评估的重要力量。
来到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只见发热门诊项目工地正围蔽施工。这里将建成1栋六层高的发热门诊楼,总建筑面积约7582.37平方米。
“项目初期申报总投资为1.73亿元。”肇庆市卫健局二级调研员欧忠荣说:“我们发挥业务优势,按‘适用先建’的原则,严格审查项目设备采购内容和标准,核减了部分设备设施。”
原本该项目包含建设P3实验室,后来综合考虑实际使用需要和运维成本,改为建设P2实验室。加上其他调整,最终项目核减金额约5600万元,最后总投资为1.02亿元,节约了财政资金。
“不仅核减,对个别可研报告编制粗糙、质量差劣、设计方案严重背离实际的项目,我们会要求推倒重来;对不符合实际发展水平、条件不成熟、过度超前等无效低效项目,也会给予否决。”杨云辉介绍,目前肇庆已对2个项目整体予以否决,核销投资额1134万元。
但是,如何防止因过分强调节支造成项目短视?如何平衡实用性和预见性?
“首先明确‘减钱不减标准’,发展是结合实际财力和绩效目标来分步实现。砍的对象是无效低效资金,让投入的每一分钱用得其所。”杨云辉举例:“比如某道路项目长远规划是六车道,但当前四车道就可满足需求。那我们就先把六车道征地的钱和四车道路面的钱批下来。既不是一刀切直接砍到四车道,也不是一口气开建六车道的路面。”她说,同时并非一味为减而减,如果审核时发现项目确有需要但未列支,则会进行增补。
提高评估精准性
新增调研和会商环节
造价指标欠缺、评估双方分歧大,怎么办?“大刀队”采用在基本步骤上新增环节:如果项目本地案例少、设计难度大,可增加外出调研考察环节;项目核减金额大、核减内容多,则可增添项目评估情况会商环节。
即便有“大团队”共同参与,有些项目还是超出了一般经验范畴。肇庆国家储备粮库建设项目初期,就曾因难以决断是建楼房仓还是浅圆仓而推进缓慢。
为找到合适的粮仓形状,市财政局会同建设单位、第三方评估单位一起前往东莞、广州等地的国家储备粮库,在听取多个粮库使用心得、了解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指标后,才对建设方案作出调整:从楼房仓方案改为浅圆仓为主、平房仓为辅,总投资减少5787万元。
除横向参考,当地还通过纵向比较,利用肇庆市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自2011年起积累的超5000项审核记录,有效提高审核评估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同时,如果发现某专项支出没有标准,我们则针对已有评价结果、历史经验值、市场成本等进行归纳整理、制定参考标准,不断建立健全财政支出责任标准体系,方便以后有规可循。”杨云辉说。
数据显示,自去年5月成立至今,“大刀队”对工程建设、规划类等6大类经费共153个市直项目和政策实施事前绩效评估,核减19.42亿元,核减率达28.88%。
近年来,广东多地开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探索,包括广州构建部门整体支出指标体系,佛山禅城区推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一体化,东莞长安镇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在镇级的突破等,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肇庆在市政府层面成立“大刀队”,更是在调动各业务部门积极性、发挥其行业主管优势等方面进一步顺畅机制,合力提高绩效评估的科学性、精准性。
资金用在刀刃上
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大刀队”的工作做法背后,是广东连年以“前移绩效管理关口”为抓手,以绩效手段倒逼财政支出精准化、规范化的持续探索。
早在2018年,中央出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意见,明确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此后,广东跟进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若干意见》,部署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特别是在省本级率先开展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审,2019年—2020年共评审28项重大项目,评审资金421亿元,核减支出达100亿元。
在此基础上,广东持续强化绩效优先导向,打造以“事前绩效评审+事中‘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为重点的“三把利剑”,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推动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
今年以来,广东财政坚决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财政收支运行平稳。不久前,广东再出新政,公布《关于加强统筹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国务院3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后出台的首份省级贯彻文件,该实施意见明确以加强统筹为核心,构建“大财政、大预算、大资产”格局。
“目的就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增强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介绍,接下来,广东将牢牢扭住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这个“牛鼻子”,推动打造全省统筹、全域协同、全链条衔接的预算管理新格局。总结推广“大刀队”经验,集中财力办大事,在审绩效、控支出、挤水分的同时定标准、建制度、明规范,让每一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编后
多重压力叠加,如何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挥好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等方面职能作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重压力叠加,如何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广东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力争让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提供广东参考。
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马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