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21年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简况。今年上半年,广东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从GDP(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来看,广东以5.7万亿元领跑全国,同比增长13.0%,两年平均增长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63.85亿元,同比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2267.19亿元,同比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895.26亿元,同比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5.7%。
实际上,2019年广东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上10万亿元的省份。在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看来,此次广东GDP“同比增长13.0%,两年平均增长5.0%”,这两个数据表明广东延续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广东的产业结构彰显出十足的韧性和潜力,在经济发展中保持了广东特点。
部分指标同比高于疫情前
“从上半年广东经济各项指标,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新经济增加值等数据中可以看出,广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之下,经济结构依旧实现不断优化。”陈鸿宇认为。
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2019年同期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5.3%,高于疫情前2019年4.7%的增速。
陈鸿宇表示,此次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高于疫情前水平,是广东积聚已久的扶持政策所释放出的能量。近年来,广东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出台了“实体经济十条”“实体经济新十条”“复工复产20条”等一系列政策。
“正是这些因素,让广东实体经济在疫情之后迅速复苏的同时,广东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再次奋力推进,在效率、品牌、竞争力等多个方面不断提升。”陈鸿宇解释。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红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工业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工业生产和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国。
“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有所上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增速(13.0%)高5.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6%,比2020年全年贡献率(19.6%)提高21个百分点。与全国比较看,增速高于全国(15.9%)2.6个百分点。”吴红介绍。
而具体到行业,广东40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个行业两年平均增速正增长。制造业生产稳步恢复,增加值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4.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电气机械、汽车、石化等重点行业增势向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1%,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4%,石油化工业增加值增长18.7%,合计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5.8%。
其中,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1—6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30.8%,服务机器人增长77.8%,光电子器件增长58.5%,集成电路增长52.8%,电子元件增长46.1%。
“一段时间以来,广东实施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省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高水平创新载体,提升基础设施,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使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得到较大提升。从一些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数据中看出,广东的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异军突起,比如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广东省政府参事、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英表示。
外贸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此次广东经济半年报中,外贸数据同样十分抢眼。据海关数据显示,广东外贸进出口自2020年11月起连续第8个月实现正增长。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7.5%。其中,出口2.3万亿元,同比增长26.9%,两年平均增长7.7%;进口1.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两年平均增长7.1%。
尤其是在工业出口方面保持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2.7%,在出口的37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正增长。
“广东有效管控疫情,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小,外向型经济发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和机制较为成熟。在世界经济遭受疫情巨大冲击的背景下,各国的消费需求没有大的变化,但制造品的生产及流通则陷入困境,这给以外向型为代表的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恢复及增长的机会。”杨英认为。
陈鸿宇同样认为,广东外贸质量有所提升,特别是外贸产品结构、外贸服务能力、国际竞争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他看来,外贸的结构优化是广东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表现。
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新经济增加值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8%。战略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全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企业16.12万个,实现增加值2.2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
“广东在激发新动能方面表现亮眼。”陈鸿宇指出,特别是部分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比如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品。
与此同时,陈鸿宇也指出,下半年广东制造业仍面临较大挑战,如何持续保持增长势头,还需下大力气。
“一带”“一区”展现强劲发展后劲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区域工业协调发展方面,“一带”“一区”增速高于“一核”增速,沿海经济带东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4%,沿海经济带西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5%,北部生态发展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9%,珠三角核心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
“‘一带’‘一区’工业增长呈现良好态势,反映了省里关于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相关决策和部署已初见成效。”杨英指出。
同样,在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范西斌看来,“一带”“一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面高于珠三角,折射出“一带”“一区”的强劲发展后劲。
“疫情期间广东制造业的快速复苏对经济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广东制造业逐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阶段,全球进入‘重返制造业’新浪潮,‘一带’‘一区’地区要紧抓这个时代机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实现弯道超车,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范西斌指出。
就地市来看,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正增长,增速最高的是阳江市(39.5%),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等工业大市增速平稳。
“阳江有风电及其设备制造、合金材料、食品加工等大规模产业集群,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在杨英看来,阳江取得这样增速的背后是其清晰的产业发展定位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
有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阳江合金材料产业加速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2020年阳江合金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成为华南地区重要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风电开发及风电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也初见成效。
“得益于政策的引导,近年来‘一带’‘一区’有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如今,粤东西北地区在交通、人才、资金等要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粤东西北地区可以向新兴产业侧重发展。”杨英表示。
此外,杨英也指出,广东应尽快探索区域产业链在不同层次空间上的“闭环”问题,以促使每一地区的产业能与相应层次区域的产业构成协同发展的关系。
陈鸿宇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双区”建设,珠三角地区应持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粤东、粤西和粤北必须以更开放的态势,融入大湾区,做大做实与珠三角深度协作的经济“内循环”。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发自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