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不足一万的粤闽交界小镇该如何振兴?|镇里来了工作队

“身体怎么样,收入还能保障吗?”立秋后的蕉岭高温未退,烈日依然炙烤着大地。8月13日中午,一群戴草帽的人叩开了钟运玉的家门。

钟运玉今年50多岁,她家曾是蕉岭县广福镇洪才村的贫困户,但在村“两委”和对口帮扶单位梅州市纪委的帮助下,成功脱贫。然而,钟运玉体弱多病,还需抚养一个智力残疾的儿子,家庭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被列为脱贫不稳定户监测对象。

近日,广东省帮扶机制推陈出新,由原来的脱贫攻坚驻村扶村机制转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已然奔赴在了南粤的田间地头。敲开钟运玉家门的一群人,正是由广州地铁集团、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大学组成的驻梅州蕉岭县广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返贫监测只是工作队任务的一个环节。自7月9日以来,工作队一直奔赴在广福镇10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对全镇11个行政村(社区)展开地毯式的调研。寻村情、找问题、谋对策、制规划,他们希望,三年后这个边远的小镇焕然一新。

广福镇洪才村,工作队正在走访脱贫不稳定户,调研情况。

广福镇洪才村,工作队正在走访脱贫不稳定户,调研情况。

走村入户“找问题”,到岗就解决“大难题”

“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真的谢谢你们。”8月13日中午,钟明雄再次见到工作队员,依然十分热情和激动。原来,一个月前,工作队的到来,为他送去了“及时雨”,他一直记在心底。

钟明雄是广福镇桃花源山庄负责人,在山庄种有1万多株鹰嘴桃,今年恰好迎来大丰收,7月份产量达到了20万斤,但因为丰产导致市场饱和,数万斤鹰嘴桃面临滞销。

“成熟太快了,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地里。”钟明雄告诉记者,每天桃子成熟有2万多斤,但自己掌握的销售渠道,每天最多能消化1万斤。

正当钟明雄一筹莫展时,工作队来到了镇里。7月底,在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通过消费帮扶、开拓新的电商渠道等方式,原本面临滞销的6万斤鹰嘴桃运向了广州的市场。

“我们来了要干吗?我们能干吗?”这是工作队员们来到广福镇后,时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工作队7月9日入驻以来,一直奔赴在广福镇各村(社区),积极了解村情、镇情,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无论是眼前问题还是未来问题,我们都得考虑进去。”来自广州地铁集团的裴敬中是工作队队长,在他看来,驻镇帮扶工作队来了,就是要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团队的人员构成非常多元化。”裴敬中队长介绍,与之前的驻村扶贫不同,驻镇帮扶工作队人员除了有政府、企业、高校的人员,还专门配备了农村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三支一扶志愿者等,目的就是要从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更广范围开展帮扶,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

“摸清情况,才知道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路该怎么走。”队员廖宇明是广州地铁集团运营总部三中心APM部主任工程师,在他看来,作为工作队的一员,驻镇帮扶工作也要采用扎实的调查研究方法,“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实,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才能对症下药。”

调研回来,把草帽摘下,并不预示着一天工作的结束。工作队暂住在广福镇的一家民宿,休息室也是办公室,随着一次又一次地进村入户,在他们每个人的办公桌上,调研报告、工作日志堆放得越来越厚。

广福镇叶田村,当地村民正在采摘新鲜的百香果。

广福镇叶田村,当地村民正在采摘新鲜的百香果。

为产业开“药方”,共同筑起“奈良”梦

“一年能产多少斤,能卖出去多少?”

“20万斤,三分之一靠自身销售渠道,三分之一靠游客现摘,剩下三分之一难以解决。”

在与钟明雄交谈中,裴敬中深感不安,在他看来,钟明雄是镇上比较有“想法”的农业经济合作社带头人,产业规模不小,产品质量也还过得去,但也依然面临着滞销的困境。

“帮忙销售了几万斤鹰嘴桃,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裴敬中坦言,此前帮助钟明雄销往广州的鹰嘴桃,更多的是动用了广州地铁集团为主的资源,这种模式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难以复制。

“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产品自身过硬,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裴敬中表示,根据多次的调研,目前桃花源山庄的鹰嘴桃需要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自己的品牌,而具体做法,还需要仔细的研究和规划。

进驻一个月来,来自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农村和社会发展科技处队员张林心里也有了大概的谋划:广福镇已有了特色产业基础,同时也有发展提升的潜力,结合山林地集约的进展和县镇规划,产业提升促进前景可期。

广福镇位于蕉岭县北部,地处闽粤两省交界,距县城24公里,205国道和长深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毗邻福建省武平县岩前镇、下坝乡、中赤乡,全镇总面积107.3平方公里,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78.17%。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裴敬中认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做支撑,没有产业,其他也只是一纸空谈。

经过一个多月调研,工作队悉数掌握了整个广福镇的产业种类、分布、收益等情况。工作队普遍认为,广福现有的食用菌、鹰嘴桃、雷笋、西山灵芝、黄金百香果、木腊、脆皮金桔等生态农业作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在小规模种植阶段,没有形成整体规模效应,同时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人员科技观念较差,这些都是制约其产业发展的因素。

如广福镇的黑木耳、茶树菇产业,与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带动了当地一批村民脱贫、致富,称得上广福镇底子较为厚实的龙头产业,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自身的困境。

“如何扩大规模,如何标准化生产,如何提高抗风险能力,如何增强产品的附加值?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裴敬中告诉记者,农产品企业大多数是“靠天吃饭,”在2020年,受天气和疫情影响,广福镇的食用菌产业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了,产业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钟明雄的桃花源山庄除了种植鹰嘴桃,还积极发展观光旅游,已经能初步吸引梅州周边的市民前往游览。如今,钟明雄在山庄养殖了几十头梅花鹿,效仿日本的奈良公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可能有效。”裴敬中表示,奈良公园位于日本奈良市街的东边,因园区内梅花鹿而闻名,是众多游客打卡、观光的好去处,桃花源山庄可借鉴其发展经验,闯出一条自己的农业加旅游的新路子,工作队也会为其添砖加瓦。

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工作队正在了解食用菌的种植情况。

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工作队正在了解食用菌的种植情况。

做好谋篇布局,不搞“一锤子”买卖

与所有的边远小镇一样,镇里年轻人大多选择出外打工,空心化非常严重。总人口1.5万人的广福镇,常住人口还不到9000人。

“没有大的富民产业,收入提不上去,就留不住年轻人。”裴敬中告诉记者,如何挖掘出适合广福镇发展的富民产业,是调研的重点,但一切还要从长计议。

在实际调研中,工作队队员们反复提到一个词:长远发展。

三年是多久?可以是36个月,也可以是141个星期,或1095天,或26000多小时。裴敬中仔仔细细地算了一笔账,在他看来,第一批驻镇帮扶工作队的时间是三年,但乡村振兴工作却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能是‘一锤子’买卖,要用好每一天,打好头三年的基础。”

广福镇叶田村,航拍百香果种植基地。

广福镇叶田村,航拍百香果种植基地。

如何长远发展?

“在于科学谋划!”裴敬中表示,工作队调研中,应该要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分析研究这个地区、这个村到底适宜发展什么,要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规划。“要避免一拍脑门就是一个规划、就是一个产业的做法。”

“要看到十年之后,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围绕五大振兴和九大攻坚开展工作。”广福镇党委书记陈国政表示,一个多月来,工作队不但对易返贫人群进行了仔细摸查,提出切实帮扶思路,还积极协助谋划镇子的未来发展。如广州市科技局计划进一步促进广州、梅州等地科技资源联动,为帮扶地提供本土化科技支撑,助力解决食用菌等产业的科技需求问题。

立足当下,谋划未来,为了全镇的发展,来自各单位的队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队员廖宇明长期以来聚焦于技术问题。他认为,广福镇的农产品生产存在两个问题:首先,规模化程度不高;其次,产品良莠不齐,生产及验收等无统一标准。“广州地铁集团可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当地产品标准化,为广福发展注入‘地铁力量’。”

队员林培鹏来自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选派为驻镇帮扶工作队的一员。在他看来,接下来应积极引导科教资源和相关服务活动向广福镇集聚,加快相关科教成果的融合应用,通过联合帮扶镇组织实施一批项目来助力乡村振兴。

队员廖争荣是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工办主任,他指出广福镇以第一产业为主,“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饭,风险不小。”对此,廖争荣认为,可充分利用“广大平台”,即发挥广州大学作为科研院校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推动科研立项,为当地百姓与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广福镇叶田村,航拍食用菌种植大棚。

广福镇叶田村,航拍食用菌种植大棚。

廖争荣十分看重文化建设。他曾带队到留守儿童多的边远农村基层支教七年,向艺术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乡村儿童传递音符,传授舞蹈,他曾将自己支教的经历改编为话剧《梦留黄沙》。除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廖争荣也希望通过艺术将热情与正能量传递给普通百姓。

在广育村,每到无雨的夜晚,村民们涌向文化广场,将之作为一展舞姿的天地。廖争荣望着灯光下的舞者说:“我们打算请来广大的舞蹈老师,培养好本地的文艺骨干,丰富乡亲们的休闲娱乐方式,让村子里更热闹更活泼,搞好本地的民风、村风、乡风建设。”

驻镇手记

让思想碰撞,火花迸发

倘若将乡村振兴比作一场战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镇政府便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战役的胜利也许“道阻且长”,不过战友与战友偕作偕行,让头脑碰撞头脑,思想的火花或可“燎原”。

在广福镇,无论是在水田间、树林下调研,还是在办公桌前、休息室里讨论,工作队注入的新活力与广福镇基层治理的经验总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无论是广州地铁集团牵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还是广福镇政府,都在日思夜想如何将居民收入提高,如何使得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过,同归不代表同途,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工作队与镇政府并非每一次都选择同一条“道路”。

每当站在“十字路口”,双方出现分歧时,工作队与镇政府会搞非正式的辩论会,双方论据充足,通过交锋式的讨论,补充新知识,习得新思路。一场讨论下来,各自斟酌,再做规划,让对策更科学、更符合本地情况,镇政府与工作队的“战友关系”也因深入的交流更为坚固。和而不同,这是好事。

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工人正在采摘食用菌。

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工人正在采摘食用菌。

较真,这是驻广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一大特点。多个工作队队员直言,来了就要负起责任,每一个项目都要经过科学的论证才能落地,工作队不能给后来的人增加负担,更不能给当地百姓增添麻烦。

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工人正在采摘食用菌。

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工人正在采摘食用菌。

记者采访期间,这支较真的队伍向云雾缭绕的山林深处驱车,为的是进村深入了解边缘户的情况。工作队问起村干部边缘户的家庭情况,则是事无巨细。除了问村干部,工作队走村入户,与边缘户面对面交流,了解情况,做好书面记录。

工作队的较真,迎来的是镇政府的真诚,二者交汇,广福镇的乡村振兴工作才得以在推敲琢磨、辩论商讨中展开,这将使未来的对策、方案更为细致、科学。

【记者】朱红鲜 黄培强 见习记者 张晋

【摄影】金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