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残奥会闭幕,中国蝉联金牌榜、奖牌榜第一 广东籍运动员摘得8金

在东京举行的第16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于9月5日晚间正式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共437人参加本届残奥会,最终获得96金60银51铜,共207枚奖牌,连续五届残奥会名列金牌榜、奖牌榜第一名。其中,广东籍运动员获得8金、17银、3铜,共28枚奖牌,有4人打破4项世界纪录,2人打破2项残奥会纪录,金牌数与上一届持平,奖牌数为历届最多。

作为体育强省,本届残奥会广东共有34名运动员、8名教练员、8名工作人员合计50人出征,参加11个大项角逐。运动员平均年龄为30岁,年龄最大的为45岁的乒乓球运动员熊桂艳,年龄最小的是16岁的乒乓球运动员黄文娟。

早在东京残奥会备战期间,广东就主动承接了自行车、盲人足球、盲人柔道、硬地滚球队、铁人三项等5支国家队的集训工作,同时,负责田径跑跳组、射箭、女子轮椅篮球、田径轮椅竞速组等4支国家队来粤外训的保障工作。

目前,广东省残联依托地市残联和社会资源,已常设7个省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分别承担16个项目省队运动员的日常集训工作及国家残疾人运动队来粤集训工作。

女子轮椅篮球队创历史佳绩

闭幕式现场,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队员、来自广东的健儿张雪梅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出场。生于1993年的她在2009年时患上恶性骨肉瘤,导致左腿被截肢。3年后,她进入广州市女子轮椅篮球队,又于2015年进入国家女子轮椅篮球队,曾获得2018年雅加达亚残运会和2019年全国残运会冠军。

4日晚,张雪梅和队友在女子轮椅篮球决赛中对战荷兰队,最终以31比50的成绩摘得银牌,创下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历史最佳战绩。

据广东省男子轮椅篮球队主教练黄建文介绍,为了备战奥运,女子轮椅篮球队的姑娘从去年11月起就分别在北京和广州集训了278天。其中今年4月至6月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进行异地拉练。“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的12个队员中,有8位来自广东,主教练陈琦也出生在广州。”黄建文认为,队员们对家乡充满亲切感,在这里训练特别适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硬件及软件设施非常完善。

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自8月25日至9月2日陆续进行了6场比赛,到最后依然保持了实力。“队员们经过连续比拼,体能消耗较大,但她们体能保持得很好,和前期的训练分不开。”黄建文介绍,赛前训练期间,女队队员们每人每天投近400个球。“早中晚都有训练,每天平均要7至8个小时。训练内容包括力量、体能、技战术配合等。”4至6月份时,尽管广州天气已经有些炎热,黄建文仍旧常看到她们在中午的室外田径场进行体能训练。

羽毛球双打选手摘最后一金

5日上午,在残奥会的最后一项金牌争夺战,羽毛球男子WH1-2级双打中,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队员、来自广东的麦建朋搭档河北小将屈子墨,以2比0的成绩战胜韩国选手,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第96枚金牌。这也是广东籍运动员参加东京残奥会获得的第8枚金牌。

麦建朋1989年出生于阳春市,因患小儿麻痹症,他的右下肢残疾。本届残奥会首次将羽毛球纳入赛项,为了全力备战,他在国家队每天训练5、6个小时。这种高强度的训练,他已经坚持了17年。

麦建朋的搭档屈子墨是一名19岁的小将,在4日进行的羽毛球男子单打WH1级决赛中,他击败韩国运动员,为中国队夺得本届比赛第三枚金牌。

WH1-2级双打比赛后,广东省残联立即向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残联及麦建朋家人发出贺信。贺信中说,麦建朋在第16届残奥会羽毛球项目比赛中,与队友团结协作,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夺男子WH1-2级双打冠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残奥健儿精湛的竞技水平、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生动地诠释了残疾人体育精神,弘扬了“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为中国、为广东赢得了荣誉。

南方日报记者 关喜如意 见习记者 孟健 实习生 杨睿 通讯员 粤残宣 穗残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