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守正创新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方网讯 “诬告者居心叵测,摸清了各种举报‘门路’,要么拿一些以偏概全的伪证据,要么干脆捏造事实……”恶意举报作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因认定门槛高、处置规定少等原因,一直困扰着基层纪检监察机关。

为了破解恶意举报难题,2019年初,深圳宝安区纪委监委在全市率先制定《恶意举报认定及处置办法(试行)》,规范了恶意举报的认定、处置、澄清和责任追究等内容,为打击诬告陷害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制定完善了《信访举报办理规程》《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措施使用规定(试行)》等22项业务制度,全面提高信访举报、审查调查工作规范性,确保依纪依法履职。

这是宝安区纪委监委创新工作举措,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缩影之一。为适应监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体制,以及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的更高要求,宝安区纪委监委认真做好常规动作、大力开展创新动作,提出以“制度化、标准化、智能化、个性化”改革措施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质量。

2019年4月,宝安区纪委监委专门制定下发《关于落实“四化”措施提升我区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任务分工方案》,从4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举措,将改革任务明确化、条目化,相关措施具体化,由责任部门牵头抓落实。截至目前,各项改革工作按计划扎实推进,有效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量,助力宝安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运行制度化 制度释放大能量

去年初,“80后”小蒋从湖南选调至宝安,成为宝安纪检监察系统一名基层干部。“宝安的纪检监察工作比我想象中的难度大。”小蒋坦诚地说,宝安区面积广、经济体量大、人口基数大,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点多面广、错综复杂。“好在有了《宝安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让每项工作都有一个‘说明书’,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内容明确,制度也清晰,让我很快找到了工作节奏。”

据了解,为进一步完善委机关工作运行机制,去年,宝安区纪委监委制定和修订了22项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宝安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在领导决策方面,每周一召开书记例会(扩大会议),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逐一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本周工作打算,集中研究推进工作,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决策扁平高效,领导坚强有力。在社区层面,制定了社区监督员办公室及社区监督员任务清单,充分发挥社区纪委和专职监督员职能作用,强化基层“微腐败”治理。

在干部监督方面,宝安区纪委监委出台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1+N”制度体系,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制度、社区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内部问题通报制度等,织密内部监督网。出台特约监察员工作办法,选聘15名特约监察员,以开放姿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

“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对象增加,工作量也大幅增加,审查调查工作要求更高、流程更严。”宝安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内部挖潜,宝安纪检监察工作实现质量与效率“双提升”。2019年共立案385宗,比2018年增加43%,立案数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在立案数大幅增加的同时,保持办案安全“零事故”,案件处分“零申诉”。

源头防腐标准化 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新模式

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防控不到位、设备耗材采购监管不力、行政执法走过场……宝安区纪委监委严肃查办了区卫健系统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针对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疑难杂症”,区纪委监委深入剖析,推动该系统建立了“五统一”“六严禁”“三暂停”工作机制,健全了设备药品耗材采购、民营医疗机构监管等一系列制度,有针对性地推动以案促改。

严抓腐败问题治“标”,建立标准化制度治“本”。宝安区纪委监委着力推进“以案治本”标准化模式,落实以案治本“四个一”(撰写一篇剖析报告、拍摄一期警示教育片、举行一次情况通报会、督促完善一批制度),强化以案促改,扩大办案效果。

事实上,加强标准化建设是宝安区夯实纪检监察工作基础的重要途径之一。宝安区纪委监委做实“常规动作”,做好“创新动作”,推动主体责任落实标准化。一方面,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考核、述责述廉、谈话提醒等常规动作标准化,督促各单位常态化落实。另一方面,创新使用主体责任提示函,开展“针刺式”监督;同时创新编印全区68个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白皮书,给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精准“画像”。

在日常监督方面,推行派驻(出)组标准化监督模式,为派驻监督对象、范围、方式等划定重点、定好标准,促进派驻(出)组有效履职。宝安区纪委监委还实施明察暗访标准化,按照“确定主题—实地暗访—撰写通报—拍摄明察暗访片—反馈问题—跟踪落实整改”闭环管理,确保明察暗访取得实效。

而在社区层面,为进一步筑牢基层“微腐败”防火墙,宝安区纪委监委以社区纪委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在配齐124个社区专职监督员的基础上,推进基层硬件建设标准化。推动社区纪委开展“六个一”建设(一个专门办公场所、一间接访室或谈话室、一套办公设备、一个宣传阵地、一套制度上墙、一个社区监督员专用信箱),为社区纪委和社区监督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基层监督智能化 打造廉政“智慧大脑”

打开松岗街道社区重点业务智慧监督系统,有关各社区民生微实事的项目类型、经费预算、申报时间、所处阶段等信息一目了然。据介绍,该系统主要针对民生微实事监管进行设计,受众群体包括社区工作站和涉及民生微实事项目的街道各职能部门。

这是宝安区纪委监委借助大数据推进社区“微腐败”防控系统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宝安区纪委监委以松岗街道为试点,借助宝安区智慧廉政监督平台,有效增强对社区民生微实事的监督力度。目前,该系统已在线监督民生微实事261项。

近年来,宝安区纪委监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搭建智慧廉政监督平台,不断强化对“三长”(股份公司董事长、公立医院院长、公立学校校长)及“两域”(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的综合监督。其中,公立医院院长和公办学校校长“监督系统”已完成二期开发建设,监督范围包括集体议事、小型工程招投标、设备药品耗材采购等风险点。同时,进一步深化系统运用,向区委巡察组提供查询账号,借力大数据助推巡察工作。截至目前,监督平台录入各类业务数据98126笔,其中政府采购业务90075笔,工程招标业务8051笔,推动相关业务公开、透明、高效开展。

此外,宝安区纪委监委还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打造三家网上廉政展馆和“清廉宝安湾”系列网络宣传品牌,让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廉政教育。“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深挖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弘扬廉政文化,在全区营造崇廉、尊廉、尚廉、促廉的良好风气。”宝安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个性化建设显实效 塑造纪检监察品牌

“信封上的字如果是打印出来再贴上去的,基本可以判定这封信内有乾坤……”围绕信访举报件办理、线索初核、恶意举报认定及处置等要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们掀起了一场关于信访举报业务的“头脑风暴”。

这是宝安区纪检监察系统“业务沙龙”第一期活动中的场景。针对监察体制改革后,部分“新鲜血液”加入了纪检监察队伍,业务基础知识不扎实、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宝安创新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新路径,通过“业务沙龙”的方式开展主题讲座和业务研讨,提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素质,加强队伍融合交流。通过基础知识讲解、实际操作经验介绍,“业务沙龙”针对参会人员开展的培训生动又实用,既为纪检监察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把脉开方,也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充电赋能”。

宝安区纪委监委在认真履职的同时,立足区情复杂、遗留问题多的实际,注重保护干部,切实做到监督执纪“既有力度,又有温度”。2018年6月,率先出台了《宝安区贯彻“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若干规定》,把容错纠错贯穿于信访处置、问责处理、案件审理、教育回访4个重点环节。2019年,探索运用贴近历史背景、贴近群众需求、贴近社会发展、贴近政策导向、贴近基层实际的“五贴近”工作法,宽严相济、区别处理,酌情对55名干部从轻、减轻处分,鼓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宝安区纪委监委还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出并推动“一体系四机制”建设。建立起信息收集反馈机制,通过召开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邀请代表参与暗访工作等,顺畅纪检监察机关与民营企业之间信息互通渠道;建立廉洁文化共建机制,将廉洁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实现廉政风险联防联控;建立涉商案件快查快办机制,严肃查处涉及影响政商关系的案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审计、工商联等单位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等,进一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通过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内控管理,创新工作方式,宝安纪检监察系统呈现“严肃活泼、规范高效”的良好氛围,干部队伍深度融合,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充分释放。宝安区纪委监委立案数连续四年、打击黑恶势力“保护伞”数连续两年排全市各区第一,连续两年获评深圳纪检监察系统双“十佳”品牌(“十佳创新项目”和“十佳案例”),并首次获得“2019年深圳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南方日报记者 胡百卉 朱湘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