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产线的投产,本月底前口罩有望日供2亿只。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南方网讯 2月9日,广东上市企业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之全资子公司中顺洁柔(云浮)纸业有限公司拟开展生产、销售医用口罩业务。
这是近期宣布的又一家跨界做口罩的广东上市企业。南方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汽车、鞋服、纸尿裤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生产口罩。其中,广东也已经有中顺洁柔、阳普医疗、柏堡龙等多家上市公司加入口罩生产大军中。
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纷纷“跨界”做口罩,能否缓解当前的“口罩荒”?有行业分析师预测,随着新产线的投产,到本月底,口罩生产有望日供2亿只。扣除交通运输、医疗两大刚需行业,留给其他行业的口罩数量在每天1.6亿只左右,能够满足第二产业80%的就业需求。
入局:上市公司股价大涨
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医疗器械”等业务,其中,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企业多达3647家。
从中顺洁柔发布的公告看,中顺洁柔(云浮)为了转产“口罩”行业,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该公司已于近日完成了增加工商变更手续,并将在通过相关备案许可后开展销售;同时已采购了5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生产能力约为35万片/日,设备将陆续运抵云浮基地并在安装调试合格后投入生产。
这家刚刚宣布“跨界”进入口罩行业的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山市,是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生活用纸企业。从“生活用纸”到“口罩”的跨界,其转产折射了当前口罩需求缺口大增之下的企业趋势。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周,已经有比亚迪、富士康、五菱汽车、中石化、佛慈制药等企业,此外水星家纺、华纺股份、报喜鸟、爹地宝贝、三枪内衣、红豆服饰、雅戈尔等上市公司或子公司发布公告临时改线转产口罩、医用防护服等业务。
据天眼查统计调查发现,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其中,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企业多达3647家。以广东上市公司为例,揭阳上市公司柏堡龙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相关的业务。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该公司表示,目前正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医疗用途物资生产资格,将加强口罩等抗菌防护功能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此外,2月4日,广州阳普医疗公告称,子公司湖南阳普收到由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将具备向医疗机构供应N95级医用外科口罩的资质。受该消息影响,阳普医疗连续3天股价大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涉及口罩生产的“口罩概念股”共有34只,其中自2月3日鼠年首个交易日开盘以来,涨幅达20%的股票有27只。
现状:行业竞争激烈
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口罩企业1.66万家,在广东就有929家企业。
一天之内大涨108.54%洁特生物,其二级市场的表现与鼠年开盘前一天撤回全资子公司广州拜费尔空气净化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拜费尔”)的注销申请有关。这家原计划要被注销的子公司,因具备口罩生产能力,洁特生物撤回其注销申请,并加快有关资质及手续的审批办理,全力推动恢复口罩等防疫产品的正常生产供应。
洁特生物的故事是口罩行业的一个缩影。一位口罩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口罩“走红”之前,口罩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来自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口罩企业1.66万家,在广东就有929家企业。
受市场竞争影响,口罩行业的盈利并不高。洁特生物在其招股书表示,子公司拜费尔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87%、0.57%、0.16%及0.11%。其招股书还提及,公司库存商品库龄超过1年的主要是子公司拜费尔的口罩产品。这也是为何不少家上市公司在“跨界”涉足口罩行业,股价受到暴炒后,也发布警示公告——口罩对公司主营业务影响不大。
企业纷纷加大生产马力,为什么还会出现“一罩难求”?国金证券分析师谢长雁表示,近年来我国口罩行业需求较为稳定,整体供需平衡。疫情暴发叠加春节假期,导致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疫情导致口罩抢购,因而短期存在较大缺口。”
预判:满足第二产业80%需求
随着新产线的投产,全国有望日供2亿只口罩,扣除交通运输和医疗两大刚需行业,留给其他行业的口罩数量可能在每天1.6亿只左右
上市公司和企业争相入局,目前各家公司的转产情况是否顺利呢?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介绍,医用口罩的生产涉及原材料、设备、厂房、资金、人力、准入许可、生产周期七大要素。记者调查发现,医用口罩生产技术壁垒不高,其主要瓶颈在于医用资质和原材料供应。以洁特生物为例,其表示在疫情期间,拜费尔的口罩业务产能受材料供应的限制影响较大。不过,张瑜表示,目前上述两大瓶颈已经有所缓解。如医用口罩的生产,需要具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特殊时期,准入许可相对容易解决。原材料问题上,国内聚丙烯供应相对充足,核心原材料可以满足每日6.5亿个口罩的生产。
张瑜所说的情况,我们可以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找到迹象。如新纶科技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短时间内最大难度是口罩生产线设备:“首先,买不到设备,订货需要几个月;其次,原材料供应链,不同型号口罩生产工艺不同、原材料也不同,疫情期间完成一系列工作,有很大难度。另外,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决定,将现有口罩生产设备优先调配给已从事口罩生产企业,相关企业应具有医用口罩生产资质,而非转型生产口罩的企业。”
随着大量公司的入局,多久才能释放出产量来?能否缓解当前口罩供应的不足呢?据张瑜预测,至本月底,随着新产线的投产,全国有望日供2亿只口罩。扣除交运、医疗两大刚需行业,留给其他行业的口罩数量可能在每天1.6亿只左右,能够满足第二产业80%的就业需求,届时工业生产与建筑业基本恢复正常。
南方日报记者 黎华联
统筹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