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官兵返回惠州驻地

维和官兵列队完毕。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摄

南方网讯 2005年,为维护当地局势,保护人民安全,联合国商请中国派遣维和部队赴黎巴嫩参加维和行动。次年3月,中国第一批维和工兵营先遣分队开赴黎巴嫩,开启了中国向中东地区派遣成建制维和部队的历史。15年来,中国已累计派出19批赴黎维和部队,共计6500余人次。

危险与挑战如影随形,“听着枪声睡去,闻着硝烟醒来”,是维和部队工作和生活的常态。但面对危险,维和官兵仍战斗在最前线,用青春和热血筑牢维和使命。在执行了3年零3个月的维和任务后,第十八批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的首批100名官兵于16日返回惠州驻地。

在维和地建设“中国样板”

2019年12月,黎以边境,远处不时传来几声枪响。

一场暴雨过后,地面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坑,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官兵穿着雨鞋,深一脚、浅一脚展开施工,为加纳维和分队营区新建一个观察哨,以提高其营区防卫能力。

“在石笼中间用两根铁丝将4个面连接起来,形成十字结构加以固定。”分队四级军士长孔令桂指导队员们编织制作完一个石笼后,捋了捋衣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一旁,加纳维和分队工程参谋西蒙上尉第一次见到这种石笼编织方法,一脸疑惑。孔令桂解释道:“观察哨的石笼墙由4层装满砂石的石笼垒起,再加上棚顶钢架结构的重量,最下面的石笼受到重力很容易被挤压变形,通过十字结构可以形成拉力确保墙体稳固,延长观察哨的使用年限。”西蒙随即露出惊讶的表情,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这是孔令桂第2次到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十字结构法”正是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做法。“你们用精湛的技能打造出真正的‘样板工程’,中国军人非常专业!”完工验收当天,西蒙主动要求与孔令桂在观察哨前合影留念。

自部署到任务区以来,第18批赴黎维和部队清排雷区超10000平方米,发现并销毁地雷1577枚,协助柬埔寨维和部队销毁地雷997枚,清排面积和排雷数量均创单批之最;高标准完成“蓝线”观察哨建设、巡逻道路修复等88项建筑施工任务;医疗接诊联合国人员及当地民众10000余人次,并为当地学校援建“和平广场”,赢得联黎部队和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

“你们专业而且卓越!”在授予中国维和部队官兵联合国勋章时,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科尔少将这样称赞道。

“中国蓝盔”展现大国风采

维和部队的任务区内,有一个小村庄叫曼苏里村,经历过2006年黎以战争摧残,许多房屋上还可以看到战争留下的枪炮弹孔。

这里地处偏远,医疗条件落后,村民就医困难。得知情况后,中国维和部队将曼苏里村定为长期帮扶的医疗点。每周三上午9点半,医疗小分队都会准时来到村里义务巡诊,不到20平方米的候诊室常常坐满了前来就诊的病人。

中士巫露露是一名女护士,主要协助军医接诊。在接诊一位听力严重受损的老太太时,军医和雇员都无法通过语言交流获知病情,可当男军医想要为她做检查时,老太太却捂着头巾一直摇头。巫露露注意到这个细节后,主动上前搀扶老太太到隔壁房间,为她进行一对一检查,最终查明了病情,协助军医对症下药。

老太太离开巡诊站点时,给了巫露露一个深情的拥抱和贴面礼,嘴里说着阿拉伯语。翻译说:“她是在表达对露露的感谢。”

当11岁的阿里得知中国维和官兵正在为他就读的学校援建一个广场时,他精心画了一幅画送给中国官兵。阿里告诉官兵们:“画上的两只和平鸽上分别载着黎巴嫩国旗和中国国旗,感谢中国维和部队带来了和平,也希望黎巴嫩永远和平。”

在黎巴嫩政府军军营开放日活动中,女兵陈雨薇用古筝演奏了一曲中国经典民谣《茉莉花》,当地女学生玛雅主动请求和陈雨薇合影,并询问能否试弹一下古筝,陈雨薇热情地邀请她到古筝前坐下,耐心地为她戴上弹奏古筝的指甲,指导玛雅弹奏时手指的弯曲弧度。玛雅在试弹后开心地说:“非常感谢让我有机会尝试弹奏中国乐器,它的声音非常好听,我很喜欢。”

当地民众亲切地称呼中国维和军人为“最可爱的东方朋友”。

筹措3万多个口罩寄往湖北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他们本该比现在早3个月回到祖国。

“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对家里最多的就是担心,尤其是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我又不能赶回他们身边,内心其实很忧虑。”杨晓彬少校回忆说:“但是看到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疫情开始得到有效控制,我的心就放下来了。”

国内疫情爆发后,身处海外的维和部队第一时间就开始四处奔走,采购当地的医疗物资,希望为湖北抗疫出一份力。

但黎巴嫩当地轻工业并不发达,基础的医用物资大多依靠外国进口,维和部队购买口罩时并不能找到大批量采购的渠道,只能靠着双腿,走进每家药店、超市,挨个询问,搜集防疫物资。

经过一周不辞辛劳的奔波,他们共采购到N95口罩5500个,普通医用口罩3万余个,防护服一百多件,寄往了湖北。

3月下旬,新冠疫情在中东地区蔓延,黎巴嫩的确诊人数也开始激增。21日,黎巴嫩安全部队开始采取强制措施,禁止居民外出和集会。

为做好疫情应对工作,维和部队通过医疗远程会诊视频系统,学习了军内专家主持的新冠肺炎专题讲座,早早掌握了疫情理论知识和防控技能。在联合国卫生部门的专项检查中,维和部队的各项防疫措施受到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但是也因疫情影响,联合国要求所有出兵国在6月30日前停止轮换,他们的归期一拖再拖,原本计划1年的任务期最终推迟了两个多月。

“维和区情况复杂,具体哪天回国也没有消息,心里有些归期不定的焦虑。反倒是家人安慰我,让我注意安全,完成好任务,家里面不用担心。”说起这些,鲁晓兵上尉的眼里闪过一丝感激。

坚定了信心,官兵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守在维和战场。7月28日,他们终于踏上了返乡的班机,在昆明进行为期15天的隔离观察。到达祖国后,杨晓彬第一时间给妻子发去了一条短信:“等我回来!”

南方日报记者 汪棹桴 实习生 吴立洋 高寒 通讯员 彭希 钟海

统筹:洪奕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