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探寻经济特区40年发展的税收之“特”

图为1996年原珠海税务部门税务征收所。岳瑞轩供图 图为1996年原珠海税务部门税务征收所。岳瑞轩供图

中新网广东新闻8月25日电(郭军 孙秋霞 岳瑞轩)1980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珠海、汕头相继成立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全国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深圳、珠海、汕头以敢闯敢试的精神,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

40年阔步前行,税收印证着经济特区发展的内生质变。回顾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历程,税收政策支持与体制机制创新如影随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税务实践创造出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政策之“特”:税收优惠激发特区开放型经济“一池活水”

经济特区成立初期,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各类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活动的政策在特区先行落地。当时,在经济特区内开办的中外合资经营等企业,可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各类减、免、退税优惠政策,有效吸引外资,为早期特区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相继公布施行,我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涉外税收法律制度,为外商在特区投资发展提供了保障。

始创于1988年的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在该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伍素萍看来,外资企业落户珠海,“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两免三减半”政策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特区的税收政策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在早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伍素萍说道。

在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背景下,珠海、汕头等特区涌现了一大批“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并率先运用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特区产业经济,也由此造就了格力、金山、超声、拉芳等一批知名企业。

图为宽敞明亮的办税服务厅。岳瑞轩供图 图为宽敞明亮的办税服务厅。岳瑞轩供图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至今的29年间,迅速成长为了业内龙头,在国内市场,格力中央空调实现连续7年占有率全国第一。

“除了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格力电器在家电行业中的纳税额也已经是连续12年位居第一。应该说,格力的发展从特区政策中获益良多,从最初享受特区的优惠政策到如今能够为国家和社会承担更多的义务,各个政府部门包括税务部门始终给予了公司充分的关心和支持。”格力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

服务之“特”:开拓性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特区“筑巢引凤”

1987年4月29日,汕头经济特区管委会明确规定,各职能工作部门对外商询问的问题,应在24小时内作出答复,在国内首开政府机关对企业服务承诺制先河。

当时,汕头特区管委会各机关部门纷纷响应号召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如税务局在公开办税制度的同时,加班加点办理业务等。一系列服务创新举措为特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吸引众多客商到汕头投资办厂,也助推了早期汕头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4小时内答复”制度打响了“特区效率”的冲锋号,更对推动特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窗口不断增加,特区的优惠政策渐渐与其他地区“抹平”,不再独特。如何解决“特区不特”的问题,持续保持特区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成了各地“角逐”企业和资金的“新高地”。

好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企业发展须臾不可或缺。特区税务部门把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作为增强特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深化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从简化办税资料、压缩办税时间、优化办税环节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在打造特区“软实力”的道路上勇当探路先锋。

以珠海为例,办税便利化改革举措层出迭见:1998年,珠海推出第一个网上办税系统;2000年,全国首个纳税人服务中心在珠海挂牌成立;2001年,珠海推行同城通办;2006年,全国第一个“24小时”全天候自助办税服务厅在珠海建成;2014年,珠海首张电子发票开具……

“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以前每个月都要跑好几趟办税厅,里面的人都很熟悉,现在很多事可以网上办理,不用再到办税厅排号,越来越方便了,偶尔到办税厅办业务发现不少都是生面孔。”珠海市丹诚信税务师事务所的办税员陈康良感慨道。

2002年,珠海税务部门已经开始推行网上报税。岳瑞轩供图 2002年,珠海税务部门已经开始推行网上报税。岳瑞轩供图

创新之“特”:充分发挥税收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作用

“没想到还能在横琴参保,免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2020年3月3日,云南籍王女士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在横琴新区办税服务厅成功办理了首笔内地赴澳门务工人员参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并成功扣缴3月份费款。

这是特区税务部门统筹税收服务发展战略的一个生动映照。40年来,毗邻澳门的区位优势、巨大的侨乡资源分别成为珠海、汕头创办和发展特区的有力支撑。新起点上,珠海、汕头迎来“二次创业”,特区税务部门始终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找准税收的定位和发力点,不断创新税收管理服务。

2018年,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珠海与香港、澳门进入“一小时生活圈”。而早在2016年,港澳纳税人就已实现足不出户“直通”珠海横琴办税厅,有效解决办税“来回跑”的难题。

这源于珠海横琴税务部门全国首创、自主研发的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平台,让税务人员与纳税人跨境远程可视化审批互动,实现让纳税人办税“一次不用跑”和完全“非接触式”办税。此外,全国率先推出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一区一厅一中心”智能联动办税新模式……珠海横琴税务部门不断提速升级跨境办税,对促进大湾区营商环境一体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税收交流方面,珠海市税务部门全力拓宽湾区税收知识和文化沟通桥梁,连续三年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税收辩论邀请赛”、参与打造的“湾区青年荟”等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高校和青年参与到对湾区税收的思辨和交流中,提升对湾区投资发展的信心。

40年大潮奔涌,税务“先行先试”的创新汇入了特区蓬勃发展的大图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宁少林表示,特区税务部门在政策落实、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既有创新思路,又有务实举措,为特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特区承载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使命,期待税务部门在推进特区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彰显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创新力量。(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